徐州市贾汪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3.6%;实现营业税1.45亿元,增长47.3%。年内,区建筑工程公司完成总产值6.53亿元,增长3.4%;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91亿元,增长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1%和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5.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0%和14%。工程优良率进一步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7.94亿元,增长37.5%。其中,第一产业2.25亿元,第二产业95.25亿元,第三产业20.44亿元,分别增长25.2%、36.9%和41.7%。年末,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100.22亿元,增长176.0%。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其中:成日钢铁投资10.14亿元、中联水泥二期投资9.50亿元、东兴能源投资6.54亿元、宝丰特钢投资5.50亿元等。 房地产持续较快发展。2010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6.75亿元,增长33.3%;实现税收收入6170万元,增长146.7%。年内,17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施工面积超百万平方米,达101.1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20.82万平方米、销售额4.82亿元。2010年,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投资3亿元的计划,完成拆迁面积15.8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半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三年改造六大片区、39.39万平方米的棚改拆迁改造任务。 五、国内外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年末,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61家。其中,区石油公司零售额1.72亿元,增长31.3%;百大超市零售额7715万元,增长21.3%。年内,天智国际大酒店荣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产权酒店”称号。 对外经济较快发展。年内,全区新获批外资企业19家,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317万美元,同比增长69.0%,增速高出去年5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033万美元,增长30.3%。协议利用外资9257万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5073万美元,增长80.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区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9.26亿元,增长14.7%。年末,辖区公路线路总里程870.96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6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9辆,行驶里程176.15万公里,全社会客运量65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区邮电局(所)13处,邮路总里程1240公里。邮电业务总收入587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发送函件45.15万件,增长14.4%;包裹0.94万件,特快专递3.08万件;累计订销报刊399.17万份,增长9.6%。年末,区电信系统电话机拥有量5.47万部(含小灵通),局用交换机容量10.90万门;电信宽带19687部,比年初增长31.2%。 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年内,继续加快实施大洞山风景区开发建设工作,成立了景区建设、寺庙建设、佛事活动、荒山绿化等9个综合工作组,围绕景区规划,包装好项目,招引大项目,提升大洞山风景区档次,争创AAA级风景区。茱萸寺恢复重建工程有序进行,整个工程将于明年4月底前全部竣工。改造后的南湖湿地公园,库容160万立方米,水面达1050亩,绿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30%提高至100%。湖中生态岛、荷花岛、会所岛薄雾环绕,如今的南湖已成为贾汪的名片。督公湖库容量已从70万立方米增至300万立方米,水面达1100亩,实现了常年蓄水,足以供周边1.5万亩农田灌溉之用。既实现了排洪蓄水基本功能,又再造了生态环境。展现出群山环绕、碧波荡漾、绿色宜人的原生态画卷,年内被江苏省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职能继续深化。2010年,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40.1%,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7亿元,增长45.1%,提高23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贡献显着。年内,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4.15亿元,增长31.4%。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投入保持较高增速。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见表3。 表3: 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 2010年 比上年增减 财政总收入 141561 40.1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72674 45.1 地方预算支出合计 141483 31.4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 15863 25.5 教育 31867 17.0 社会保障与就业 9131 66.0 医疗卫生 4015 0.2 城乡社区事务 5920 25.3 农林水事务 20414 0.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80亿元,比年初增加10.69亿元,增长12.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6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1.2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6.9%和1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74亿元,比年初增长24.7%。综合贷存比59.4%,低于临界值15.6个百分点。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43.83亿元,现金支出252.05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8.22亿元。年末,全区保险机构承保金额110.5亿元,增长4.2%;实现保险收入1.64亿元,下降13.9%;已决赔款2642万元,增长5.1%。 八、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区拥有科学技术人员1080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4651人。按专业分:农业技术人员321人、工程技术460人、卫生技术人员1245人、教学人员7238人、会计人员730人、经济系列211人,其他人员544人等。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区新增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建设省市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21家。全年完成各类专利申请501件,授权214件。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2项,争取经费351万元。其中,“模块式汽车整流桥、煤矿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吹排风机”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ZMG19系列径向取向铁氧体磁转子”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矿山提升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受省表彰的先进个人2名。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7654人,毕业生21325人,拥有教职工5101人,其中专任教师4303人。全年教育支出31867万元,增长17.0%。年内,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新新小学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贾汪区被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评为“优秀项目团队暨知行中国示范区”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