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开发建设西站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机遇,围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的工作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全区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85亿元,同比增长19.5%,是“十五”末的2.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实现6.3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90.50亿元,增长20.6%,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9.1个百分点,占全区GDP的比重为93.4%。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是“十五”末的3.3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6.9%。财税结构明显改善,区级税收累计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达81.2%,较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全区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对税收的支撑作用明显,营业税、契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2.75亿元、1.96亿元和64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0%、35.5%和26.4%。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7.12亿元,增长7.2%,是“十五”末的2.8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3.1%。 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2101人,比上年增加359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1596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效益增速放缓,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矛盾依然突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恢复平稳增长。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5亿元,增长12.5%。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6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4.79亿元,增长55.9%,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5%,增长贡献率达80.7%。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产值达到3041万元,同比增长1.1倍。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09万元,增长2.5倍,亏损企业减亏769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建筑业完成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5.7%,是“十五”末的1.3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全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31家。 三、商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大关,实现112.65亿元,同比增长15.4%,是“十五”末的2.2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3.59亿元,同比增长16%;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2.6%。 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全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3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市场5个。大胡同商贸区全年实现成交额80.65亿元,实现税收1.21亿元,其中留区税收471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调结构作用继续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6.92亿元,同比增长44%,“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1.8倍,年均增长12.7%。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区28个项目中,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4个,完成投资额81.07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93.3%;西站建设项目继续引领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投资额达到56.47亿元,同比增长1.6倍,增长贡献率达到130.3%,拉动全区投资额增长57.3个百分点。 五、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势头猛,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坚持“招大商、引强资”理念,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拓展招商渠道,推动项目落实。2010年,全区内联引资到位额81.0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2.1%,同比增长30%。新引进企业393家,注册资金3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18家。成功举办了水游城项目、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系列招商推介会,组织参与了十七届津洽会,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年末全区私营企业拥有2952户,注册资金39.7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一亿元以上的有6户,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一亿元以下的有79户,500万元以上(含500万)1000万以下的有59户。年末全区拥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3238户,注册资金3.75亿元。其中2010年新成立的个体工商户有1893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1%。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力推进了73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区在建项目施工建筑面积450.47万平方米,竣工61.94万平方米。灵顿国际学校正式落成;西北半环快速路、子牙河立交桥等1路3桥竣工通车;西站铁路及主站房等17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实施了19个项目100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工作,完成各类房屋拆迁3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及公建单位8600余户。实施了和苑新城、中药饮片厂等9个项目169.95万平方米的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完成房屋维修41.4万平方米,新建住宅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供热管网单户改造11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3万平方米,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二次供水改造11处。 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投资近10亿元,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完成近千栋楼体立面整修和200多万平方米旧楼区综合整修工程。建成一批精品园林景观,高水平完成西沽公园提升改造,2010年,全区绿地面积681.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0.41%,公共绿地面积280.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79平方米。碧水、蓝天、安静工程取得显着成效,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4.4%。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5项,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5亿元,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3个,其中10个项目获得天津市资金支持270万元,13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748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12件,实施专利项目18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专利157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实现销售收入30855万元,实现销售利润3660万元,创汇898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