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6-25 天津市红桥区统计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导向,坚持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国家、我市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抓住开发建设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的重大机遇,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主线,积极应对挑战,坚定发展信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05亿元,增长13.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92.6%,拉动经济增长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稳步增长是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当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04亿元,完成年计划100.1%,同比增长18.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44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区实有财力达到14.16亿元,同比增长20.5%。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1%。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在全区49个项目中,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6项;二是西站开发建设项目成强力引擎,完成投资21.86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36.2%;三是服务业投资持续加强:全区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29亿元,其中商贸业项目7项、房地产项目26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10项。

就业总量日益提高。截至2009年末,全区新就业人员达到28504人,共有9545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政府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全区共有6097人通过政策扶持实现了稳定就业,占新增就业人员21.4%,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全年共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近百个,培训6576人。举行考核鉴定工作113场,共考核鉴定失业人员3690人,鉴定合格率在80%以上。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09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年初以来大幅下滑,随着国家各项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逐步落实到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实现稳步回升,降幅逐月收窄,向好趋势显着增强。截止12月底,限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8亿元,同比下降8.9%,比上半年收窄11.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720万元,增长28.2%。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皮革制品、印刷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2.7%、22%和20.7%,成为促使工业降幅持续收窄的主要因素。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可比价)。年末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4.8万元,比上年提高6.1万元。

三、批发零售、餐饮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内需拉动效果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8亿元,同比增长19.1%。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个体经济支撑作用显着,实现零售额91.98亿元,同比增长20.4%,拉动全区社零额增长17.9个百分点;二是住宿餐饮业持续火爆,特色和规模化经营更加明显,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24亿元,增长20.7%,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对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4.9%;三是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6.4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6.57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四是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至年末亿元以上市场5家,大胡同商贸区全年实现成交额81.54亿元。

四、招商引资

坚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拓展招商渠道,年内成功举办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发展论坛和系列招商活动。实现内联引资协议额62.3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4%,同比增长31.4%;实际内联引资到位额62.9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08.5%,同比增长31.8%。引进外资协议额4430万美元、到位额3129万美元。重点项目、重点地块招商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园区发展成为新亮点,一批金融、科技、设计、实业类企业和企业总部将落户红桥。

私营经济户数增势明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20户,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6户;年末实有注册户数2765户,实现税收2.39亿元。在新增私营企业户数中,商业企业133户,占31.6%;工业企业20户,占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65户,占15.5%;建筑业企业37户,占8.8%;其他行业企业165户,占39.3%。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在建工程面积达到401万平方米,竣工80.5万平方米。完成了密云路立交桥、子牙河立交桥、三号路立交桥建设,西北半环快速路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复兴路立交工程、西纵联络线立交工程、子牙河南路拓宽工程、西站外围地铁车站工程等市政配套工程全面开工。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三条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拆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14万户。全年开工建设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16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工程,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1.5%,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居民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内高标准完成了17条重点道路和60万平方米旧楼区综合整修任务;对芥园道、本溪路等10条道路,子牙里、植物园等13片里巷道路和积水点进行了改造。完成东大楼片等老住宅供热补建,新增了一批现代环卫设施。全年新建绿地面积32.09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绿地面积722.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1%。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年内完成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合并重组;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项目实施,首批15所学校通过评估验收;职业教育改革继续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红星职专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北洋社区学院与红星职专合并成立红桥职业教育中心,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相关赛事。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56所,在校学生28878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5016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4980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红桥区中小学德育工作11135工程”;扎实开展学校艺术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6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天津市展评会获奖。当年我区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本科一批上线率比去年增长2.77个百分点,最高分为692公,名列全市前茅,被清华大学录取;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