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6-25 天津市红桥区统计局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全区通过高新技术认证的企业达到8家;2项产品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自主创新产品;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项,天津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市科普项目2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7项,争取国家、市级无偿项目经费1066万元。为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政策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共办理专利申请645件,其中发明专利138件;专利授权27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件。累计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30份,合同成交额7.26亿元;区科技贸易发展区实现税收8020万元,新增留区税收320万元。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开展特色品牌文化活动120项,其中较大型区级活动38项,共获市级奖项十六项;积极开展送书到校、送书到军营、送书到社区的“三送”活动。截止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4个;图书馆2个,藏书21.67万册,全年接待读者4.94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8次,吸引14855人次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成功引进天津意库杨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德合资企业明斯特小提琴工作室等14家文化企业。完成了《红桥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草案)》、《红桥区影城效果图册》。圆满完成我区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和“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区拥有二级医院3所,一级医院10所;全年实现医疗服务总量实现191.14万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实现116.75万人次,全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315例。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坚持把以人为本、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537种社区基本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为患者让利1385万元。为全区妇女儿童免费提供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2.6万人受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采取措施,科学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监管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了社区群众健身展示活动、家庭趣味运动会、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暨第七届社区艺术节闭幕式等十余场大型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整合健身场馆设施,启动了西沽公园体育设施扩建工程;区内14所学校每周定期向社区有组织的健身队伍免费开放;三中游泳馆全面对社会开放,全年共接待游泳爱好者4万余人次;全年新建健身路径13条。截止年末,全区有组织有规模的健身队伍达到90支,健身人群达到全区人口的44%。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54.98万人,比上年下降0.7%,其中:男性27.79万人、女性27.1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65‰,人口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0.73‰,计划生育率为99.67%。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均劳动报酬3.45万元,增长26.7%。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1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支出13125元,增长2.6%,其中商品性消费支出9582元,增长2.9%,高于服务性消费1.1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汽车7.4辆,比上年末增加4.12辆;电脑74.7台,增加4.21台,移动电话203.7部,增加14.63部。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5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5.9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5.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6万人;五险征缴额共计达6.94亿元。社会求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市率先建立并实施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慈善救助的四网救助新机制,启动了“低保—特困—低收入—临时”阶梯型救助保障链条模式,确保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城市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528万元,同比增长35.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分紧迫;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民生难题还比较突出,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尚须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