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6-22 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宏观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平稳回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5亿元,增长10.2%。

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产业发展思路实现由“强二兴三优一”向“强二优三精一”的转变,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9.4%、17.1%和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43.9:54.3调整为1.5∶48.3∶50.2。

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税收:全区完成财政收入(一般预算)35.6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营业税入库12.4亿元,增长4.6%;企业所得税入库5.4亿元,增长14.4%;房产税入库2.1亿元,增长19.7%;增值税入库4.4亿元,增长26.8%。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73.6亿元,增长9.4%。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4%、54.4%和14%。

全年共完成区域税收142.1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地税组织税收63.7亿元,同比增长19%。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累计分别达到130.3亿元和257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95倍和3.01倍。

就业:年内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4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3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89人,7038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顺利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目标。帮助281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129人。昌平生源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5%,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再就业率达到99.54%,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4%左右)。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6452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3871人;共举办招聘洽谈会208场,参加招聘单位7529家,提供岗位101916个,累计参会求职者24.78万余人次,成功推荐就业4881人次。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3.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9%;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8.8%,比重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出生率8.6‰,死亡率10.3‰,自然增长率-1.7‰。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8元,同比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7123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7平方米,同比减少0.3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48元,同比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79元,同比增长1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9平方米,同比增加1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3%,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1%,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

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障: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对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给予全额缴费补贴。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14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全面落实。

年内全区以五项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人群达到144.5万人次,其中,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达到128.1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3万人,参保率达到94.1%;老年保障制度覆盖4.2万人。五项社会保险累计收支规模达到40.5亿元,同比增加10.3亿元,增长34.2%,其中,基金收缴规模达到19.7亿元;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7%以上。

三、能源与环境

能源:“十一五”前四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8.4%,提前2年达到《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

环境:全区污水处理率为38%。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垃圾消纳处理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末的70%提高到95%。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一体化管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9%。

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0%,绿地面积(范围为建成区,不含山区林地)5352.7公顷,人均绿地102.3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7%。生态建设成效显着,林木覆盖率达到61%。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区命名,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

四、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区公路里程18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5.5公里。截止2009年底,城市道路里程246公里。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338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生产运营用水618万立方米,增长11.2%;居民家庭用水1895万立方米,增长16.1%。

昌平地区全年用电量达到4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业用电14.3亿千瓦时,增长15.4%;农业用电1.69亿千瓦时,增长12.2%;商业用电5.1亿千瓦时,增长12.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5亿千瓦时,增长11.6%。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1.97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天然气供应总量4182万立方米,增长42.1%。年末共有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7.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9%;天然气家庭用户10万户,增长38.8%。全区燃气管线达到36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7.7%。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1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区级以上公路15条,道路通车里程比“十五”末增加111.3公里。公交线路总长达到4555公里,位居远郊区县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