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仙居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31 台州市仙居县统计局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协议利用外资14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8.3%,实际利用外资786万美元,增长127.8%,利用外资新签项目2个。

七、城市建设、交通和邮电业

城市建设有效推进。县城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区一期项目1362亩开发用地成功挂牌出让,城市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城西菜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文化公园、南峰山公园一期和盂溪北段治理工程改造,建成乐安公园、盂溪公园,完成6条小街小巷整治工作。环城北路西延段主车道建成通车,穿城南路二期、省耕路等10条道路完成新建或改建。新增城乡供水管网83公里、污水管网8公里、公共绿化3万平方米。

交通基建全面推进。全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23亿元。诸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5省道田市至湫山段改建工程基本完成路基建设。台金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公路里程达175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7.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路里程63.1公里。

营业性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64万吨,货物周转量37225万吨公里,双双比上年增长20.0%。营业性旅客运输量142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9089万人公里,双双增长19.0%。

汽车拥有量迅速攀升。全县年末汽车拥有量24219辆,比上年增加5590辆,增长30.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1046辆,增加5227辆,增长33.0%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29亿元,比上年下降1.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8.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09万户,比上年增长25.4%。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3.95万户,比上年增长33.9%。

八、金融业

金融业运行稳健。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47.73亿元,比年初增加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城乡居民存款8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8.84亿元,比年初增加1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短期贷款67.34亿元,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中长期贷款30.74亿元,比年初增加2.7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县科技总投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R﹠D经费支出0.64亿元,增长47.2%,占GDP的比重为0.64%,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3个,省级36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海关出口A类企业11家,仙居生物医药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列入全省50个出口基地之一。专利申请量200件,授权量1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件,增长50%;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61件,增长134.6%。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4.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2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8%,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学重点率、本科率分居全市第五、第四位。县第四小学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中小学校校舍改建6.4万平方米。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07所,在校学生90358人,教职工5345人,专任教师4435人。其中普通中学24所,在校生25628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4.0%;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5101人;小学58所,在校生37753人;幼儿园124所,在园幼儿2172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4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惠民显成效。全年下乡送戏234场、送电影3440场,送书1.86万册,新建社区服务站7家、改造7家、租用5家,新建基层文化俱乐部14家,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116%。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实有病床946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801人,卫生技术人员169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828人,注册护士504人。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评。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开工,县疾控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县中医院改造工程完工。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85%,农医保参保率达97.7%。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7.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6‰,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县十二届运动会、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年全县举办综合运动会4次,单项比赛6次。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取得3金4银1铜的好成绩,组队参加省首届体育大会,取得了3.67枚奖牌。创建2个省级体育强镇、45个省级小康体育村。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36.4%,全民健身活动正迈向正规化、长效化。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95279人,比上年增长6.46‰,其中非农业人口49832人。人口出生率13.11‰,人口死亡率7.43‰,人口自然增长率5.6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1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增长15.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612︰1缩小为2010年的2.55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08元,增长13.2%,恩格尔系数为31.7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64元,增长6.6%,恩格尔系数为32.59%,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社保覆盖着力扩面。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4552、42249、31647、96123、11300人,比上年净增6285、4033、3888、14097和4008人,全县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56803人,其中年满60周岁按月领取养老金达4645万元,并提高了企业退休(职)人员每月基本养老金101元。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582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3%。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县低保对象5494人,其中城镇302人,农村5192人。全年支出保障金936.1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年末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城乡养老服务机构12家、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站1个,拥有床位1545张,收养人员416人,救助7103人次。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县建设取得实效。全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至1397吨,比上年下降8.0%;二氧化硫排放削减至685吨,下降8.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7.6%,“十一五”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重点环境问题污染得到整治,工业园区重点环境监管区通过省级“摘帽”验收。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1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4.7%,横溪、白塔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4个,市级生态村161个。完成永安溪生态修复造林2636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总规通过评审。企业通过工艺创新、节能技术改造和升级,政府启动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加强有序用电等措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05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