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龙游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龙游”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三大战略,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顺利地完成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7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4.64亿元,增长14.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1.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8%,金融业增长11.4%,房地产业下降4.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8010元,合2368美元,比上年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3.3:51.8:34.9调整为12.6:53.3:34.1。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04万人,增加0.3万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465个,帮助120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投资效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投资后劲乏力,企业招工难、融资难日益凸显,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0.10万亩,比上年增长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97万亩,增长0.53%;油料播种面积8.73万亩,下降1.49%;蔬菜种植面积5.46万亩,下降0.72%;果用瓜种植面积1.69万亩,增长26.09%。全年粮食总产量19.75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平均亩产388公斤,比上年增加3公斤。 全年更新造林面积0.1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97万亩,四旁(零星)植树90.2万株,比上年增长12.47%。林产品中,竹笋干产量3050吨,比上年增长1.7倍,板栗产量845吨,增长3.05%。木材采伐量1.38万立方米,下降45.31%,竹材产量1000万根,与上年持平。 全县生猪年末存栏43.47万头,出栏60.08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99%和23.80%;家禽年末存栏372.83万只,出栏682.84万只,分别增长75.93%和1.1倍。全年肉类总产量47991.5吨,比上年增长29.29%;禽蛋产量11219.3吨,增长16.09%;牛奶产量352吨,下降65.86%。全县水产品总产量9630吨,增长4.82%,其中养殖产量9473吨,捕捞产量157吨。 2007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17万亩,其中本年新增0.21万亩,旱涝保收水田面积26.07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4万吨,下降6.00%。农业机械总动力28.9万千瓦,增长1.01%。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全年投入建设资金7117万元,完成6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0个整治村建设任务。新增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政村143个,新建沼气池5万立方米,改善3.03万名农民饮用水条件,新建通村公路139.4公里,1200人实现下山脱贫。全年财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82.09亿元,增长32.36%,其中重工业产值45.03亿元,增长32.65%;轻工业产值37.06亿元,增长32.0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0.42亿元,增长31.77%,产销率达到97.97%。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12.47亿元,增长33.50%。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1家,比上年增加21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产值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61.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0.88亿元,增长44.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10.46亿元,增长13.19%;纺织业产值5.55亿元,增长32.99%;电力业产值5.54亿元,增长58.70%;竹木加工业产值5.21亿元,增长5.13%;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4.94亿元,增长12.00%;金属制品业产值4.16亿元,增长35.37%;通信电子产值4.08亿元,增长9.3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0%,其中利润4.44亿元,增长47.5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271.78分,比上年提高45.97分,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16分。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5家,年末从业人员0.81万人。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15亿元,增长33.96%。施工面积134.39万平方米,增加37.0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4.75万平方米,增加10.1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38亿元,增长13.97%。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6.3倍;第二产业投资27.71亿元,增长25.56%;第三产业投资17.91亿元,下降10.45%。 全社会工业投资28.80亿元,增长23.4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4.7%,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7.71亿元,增长25.56%,有10个行业的投资增幅超过平均水平。投资额超亿元的行业有10个,其中:纺织业1.77亿元,增长2.2%;服装制造业1.87亿元,增长168.9%;竹木加工业1.09亿元,下降11.3%;造纸业3.22亿元,增长14.4%;化工业2.11亿元,增长33.3%;金属制品业1.96亿元,增长4.9%;通用设备制造业1.11亿元,增长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19亿元,增长249.1%;电气机械制造业1.03亿元,下降20.0%;工艺品制造业2.80亿元,增长4.3%。全县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投资2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5.6%。 全县基础设施投资11.37亿元,比上年下降26.8%。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7.28亿元,增长6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36亿元,下降1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52亿元,下降73.1%。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投资5.37亿元,增长30.1%。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58.30万平方米,下降24.5%;竣工面积16.29万平方米,下降61.9%;商品房销售面积19.44万平方米,下降45.8%。其中住宅销售15.53万平方米,下降48.6%,商业营业用房1.88万平方米,下降47.0%。商品房实际销售额5.56亿元,下降33.8%,其中住宅3.97亿元,下降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