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温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31 台州市温岭市统计局

温岭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温岭调查队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民生、和谐”这一主题,深入实施“东西并进、内外并重、创新转型、统筹发展”总体战略,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48916元,增长10.3%,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7226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3.6∶39.2调整为7.2∶53.4∶39.4,二产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20.38亿元,下降0.8%;林业产值0.05亿元,下降2.7%;牧业产值6.17亿元,下降1.5%;渔业产值47.66亿元,增长5.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433公顷,比上年下降5.3%。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39公顷,比上年下降5.6%;全年粮食总产量16.23万吨,下降4.8%。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24594公顷,比上年下降4.8%。全年蔬菜产量39.76万吨,比上年下降2.9%;油料作物产量736吨,下降9.7%;甘庶产量15.82万吨,下降7.1%;果用瓜产量19.13万吨,增长5.9%,其中西瓜18.09万吨,增长10.6%;水果(包括果用瓜)产量27.15万吨,增长3.5%。

年末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5个,着名商标7个,绿色食品61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62个、无公害基地69个;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23家,其中省级2家、台州市级3家。有8个农产品获得2010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万公顷,免费发放的氯化钾化肥达20多万吨。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4.3万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面积23.8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实施面积18.21万亩。

年末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1家,入社社员5800多人,联结农户6万多户。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9家,其中省级4家、台州市级40家,建立农产品基地16.6万亩,联结农户14万户。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全市新增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2万亩。温岭市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大棚西瓜、大棚葡萄、温岭草鸡产业列入第一批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9个精品园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

全年肉类总产量2.86万吨,比上年下降3.6%,其中猪肉产量2.02万吨,下降3.0%。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13.4%。年末牛、羊、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2065头、4578只、13.84万头和347.3万只。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8.9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2.12万吨,比上年增长0.2%;海水养殖产量6.11万吨,与上年持平;淡水产品0.75万吨,下降1.8%。

2010年全市新增堤防3.22公里,年末堤防总长549.62公里。年末已建成蓄水工程155座、总库容7652万立方米,当年实际供水量4483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7千公顷,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31.04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07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67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88.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3%。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55家,工业总产值767.85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36家,比上年净增16家;其中5至1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8家。从销售情况看,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2家。

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9.4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9.4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4.66亿元。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43.8分,位居台州市第一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当量)0.0442吨标准煤,降低率为16%。

温岭经济开发区(含东部产业集聚区)现有工业规模企业134家,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外贸出口额3.97亿美元,增长10.3%;浙江温岭工业园区现有工业规模企业96家,实现销售收入55.6亿元,增长37.4%,外贸出口额4.48亿美元,增长63.3%。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3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省外建筑业总产值259.27亿元,增长15.1%,省外施工产值1-10亿元的有17个省,超10亿元的有7个省。创利税22.71亿元,增长1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36万平方米,增长21.7%,其中新开工面积2326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7家,二级资质企业27家。建筑企业获得专利技术23项,省级工法18项,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获“曙光杯”优质工程5项,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3项、安标化工地24只、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3项。曙光、中博、华太三家公司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工业性投资90亿元,增长5.8%。全部限额以上投资168.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1.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核准零地技改项目366项,计划总投资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纯设备投入项目313项,投资额27.6亿元;厂房改建加层项目53项,投资额10.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

沿海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温岭经济开发区(含东部产业集聚区)、浙江温岭工业园区共投产企业297家,其中当年新投产企业17家,全年新开发面积17.3公顷,基础设施投入6.55亿元、工业性投入20.95亿元,实现规模上工业销售收入218.6亿元,工业企业上缴税收8.19亿元,外贸出口额8.45亿美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76省道泽坎线温岭城东段改建工程、104国道路泽国段改建工程、75省道南延温岭段、温大线吴岙岭隧道、城市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拆迁安置房工程、移动药监综合大楼、城东小学、硐天山庄、锦峤商城和泽国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开工;松门镇高山移民工程,110KV输变电工程的凤山变、部渎变、向东变,温岭市会展中心等完工;市政道路的中华路拓宽、辅道及沿河绿化工程,育英西路拓宽改造工程,湖漫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的库区给排水工程基本完成。全市80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11.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9.93亿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资85.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