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温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市共组织30场“相约东辉”广场文艺演出,组织文艺下乡演出222场次,送数字电影8015场次,送图书下乡16012册。基层文化俱乐部802家,建成率达86.6%。组建了23支优秀农民文艺创作队伍。公共图书馆引进了维普数据库,新增馆藏图书25254册,借阅人次达21.78万人次。影视城共放映电影7113场次,观众超过20万人次,票房收入723.7万元,比上年增长61%。话剧小品《撞车》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三等奖,舞蹈节目“渔鼓韵”参加“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舞蹈大赛”获金奖,排舞节目《尝试》获“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金奖,大鼓《庆丰收》获“台州市第五届农民文化节鼓乐大赛”金奖。石塘“小人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名录,工艺草编帽等8项入选台州市级名录。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之《温岭大奏鼓》一书的编写。《洞房经》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省级目录。2010年荣获“浙江省文化名城”称号 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9.62万户,全年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5949.5小时和6205小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广播通村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27家,其中综合性医院14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院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卫生所188个,村卫生室497个;拥有医疗床位3886张,卫生技术人员7313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26张、卫生技术人员5.34人,其中医生2.19人。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规范开展,完成体检30.81万人。全年7.49万名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9.61%。全面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1600多家餐饮单位达到C级以上水平,其中A级32家。全市16家镇(街道)卫生院以及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设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全年自愿参加婚检12620人,婚检率69.2%。医疗机构中有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乙等医院4所。 2010年组织承办了安踏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举办或联合举办了第四届篮球联赛、第三届龙舟大赛、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十五个万人健身走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体育培训活动,年末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784人。大力开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若干意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成温岭市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接受监测群众2300多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省首届体育大会,分别获得13.25枚金牌和3枚金牌。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中心三期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主体工程已建成,新建了16个全民健身苑。 十一、环境保护 新完成台州市生态村申报36个、生态市示范点11个。绿色系列创建稳步推进,新完成省级绿色学校申报4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所。我市首家通过台州市“放心放射源县”创建现场验收;固废拆解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台州市现场预验收。制定出台了水产加工、酸洗拉丝两个行业的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对115家水产加工企业和41家酸洗拉丝企业下达整治任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列入中央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获中央3500万农村环境专项资金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535吨,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6.86%;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102.4吨,二氧化硫削减率为9.0%。 城区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种植乔木3万株。年末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71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16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4%,绿化覆盖率4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8平方米。全市完成营造林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6万亩,封育改造1.94万亩。启动了“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全市共完成绿化面积2878亩,种植乔木30.6万株。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人数达48.1万人,共植树149万株。继续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完成93个村庄绿化,新增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2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 城乡环卫覆盖率达98%以上,投入运行的中转站18座。市垃圾焚烧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大溪、坞根、上马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泽国、松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城镇污水管网全年铺设25公里,其中城区新建管网4公里。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扩容建设启动,新增截污管网1.435公里,市污水处理厂实际日污水处理量达5.16万吨。通过改变污泥负荷参数,提高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83%。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9.29人,其中男性人口606682人,女性人口58619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98954人。全年出生人口12903人,死亡人口7699人,人口出生率为10.86‰,死亡率为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36535人。 人才工作迈出新的步伐。18次组织151家次企业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引进各类人才2704人;组织22场次院校招聘会,录用学生1752人。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新界泵业被列入省博士后工作站试点单位,实现我市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全年共培训技师218人,高级工872人,外省务工人员8258人,鉴定考核19232人。就业再就业帮扶工作成效显着,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0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955人。再就业培训1782人,其中创业培训9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42万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5.6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3.04万人;失业保险10.82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2.13万人和4.5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省领先,筹资标准提高到190元,其中财政补贴120元,参保人数100.67万人,全年有91.1万人受益。全市失土农民新增参保7864人。 社会救助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60个,床位4512张,在院人员3458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95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864人,共发放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251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10元提高到240元。农村临时救济3444人次;城乡医疗救助27058人次。全市拥有老年活动设施894个,老年学校1所,在校人数1085人。拥有福利企业40家,年末职工2075人,其中残疾职工813人。慈善机构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586.5万元,受益37272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