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货运量达2759万吨,比上年增长7.2%;完成货物周转量150.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公路运输42.22亿吨公里,增长8.0%;水上运输108.4亿吨公里,增长36.0%。全年全社会客运量达4734万人,比上年增长2.0%;旅客周转量为12.1亿人公里,增长1.9%。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6万吨,增长53.6%。 邮电通讯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邮电业务收入达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27亿元,增长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8.12万户,增长21.8%。随着互联网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民数量大增。年末全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0.2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达9.24万户,分别增长22.1%和20.1%。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包括灵通)达19.74万户,比上年减少1.18万户。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34亿元,增长18.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0.45亿元,增长18.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6.37亿元,增长17.1%;中长期贷款余额83.37亿元,增长24.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0%。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按新办法认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15项,省级科技计划26项,组建、认定市级创新载体4家。全区申请专利1707件,专利授权1706件,其中发明169件,居省市前列。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年末拥有普通小学38所,在校生4.08万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2.7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0.74万人。我区不断加强幼儿教育规范化管理,切实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和合格率,继续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区幼儿入园率达110.3%,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0%和9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4.1%。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区共拥有在教职工6250人,其中专任教师5328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0.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2.4%,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1%、79.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精心组织了“第十三届新春音乐会”、“首届农民红歌合唱节”、“第三届未成年人读书节”和四期“黄岩文化论坛暨九峰书院人文大讲堂”等文化活动。积极申报《沈宝山中药文化》为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洋湖的传说》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第四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9个。全年累计放映数字电影2707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达16.9万册,其中图书16.0万册。全年新华书店发行图书423万册,图书销售额3546万元。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2010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46家,其中医院、卫生院23家,床位数1602张;卫生技术人员25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1218人,注册护士874人。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有效,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95%,婴儿死亡率3.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2‰。全区有9571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率达100%,献血量为1914升。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区农村改水人口39.7万人,自来水受益人口达36.26万人,受益率为90.6%,当年新建卫生厕所6957只,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6%,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面推动群众体育开展,认真组织参加省首届体育大会;组队参加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武术之乡”传统拳种传承人演武大会;组织黄岩区“飞龙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邀请赛等系列群体活动。老年体育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简单易行、乐于参与、具有明显健身效果的自行车骑游活动、腰鼓、健身气功、登山、舞蹈等老年体育活动;组队参加台州市中老年千人排舞展示会,展示了以“和谐黄岩”为主题的红绸花环健身操,举办全区老年体育展示大会,展示我区老年人的良好精神风貌。竞技体育成绩喜人。2010年,全区共夺得全国比赛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26枚、银牌7枚、铜牌18枚。 十一、能耗和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4.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工业用电量19.23亿千瓦时,增长15.9%;居民生活用电量3.45亿千瓦时,增长7.3%。2010年全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47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9年全年能耗水平低11.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7489吨标准煤(等价值)。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比上年下降12.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6.1%,全区绿地面积达145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5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420公顷。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1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9.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0.19万人,女性人口29.4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全年共出生6056人,死亡4116人。人口出生率9.76‰,人口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5‰。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8个,全年介绍就业成功人数24152人,全年人事劳动部门共举办人才招聘会8场次,50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6581人,帮助2752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区有14.1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在职职工12.67万人,离退休人员1.5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2.56亿元,增长20.8%;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67万人,增长16.5%;全区有8.4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增长8.6%;有20.3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增长11.8%;2.9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增长38.4%。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10年,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4个,床位580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9人,低保资金全年支出达84.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01人,低保资金全年支出达957.6万元。抚恤、补助优扶对象人数1111人,优待优抚对象1111户。农村五保保养人数达48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