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象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谋划实施“对接大桥,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千百十”工程,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2.75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96.08亿元,增长11.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4.4%,二季度增长13.2%,三季度增长12%,四季度增长10.6%。 “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3%、14.2%和12.9%。三次产业构成调整为15.8:48.8:35.4,一产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4.6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5853元,提高到2010年的5044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452美元)。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66亿元,增长19.4%,各类民生事业支出19.2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9.4%。“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平均增长18.5%,预算内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21.5%。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1%,粮食价格上涨12.2%,猪肉、家禽、禽蛋、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10.4%、10.5%和7.8%;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76.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产值15.74亿元,畜牧业产值6.9亿元,渔业产值52.79亿元,分别增长11.9%、-1.7%、1.5%。“十一五”时期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平均增长3.8%。 农作物播种面积47.48万亩,比上年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26.43万亩,产量10.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7.8%。水果总面积21.84万亩,比上年下降0.2%,其中柑桔面积10.44万亩,杨梅7.39万亩,分别增长0.6%和1.1%,水果总产量20.25万吨,增长6.6%。 肉类总产量2.26万吨,比上年增长8.7%。生猪饲养量27.91万头,增长4.3%;家禽饲养量512.52万羽,增长8.6%,其中浙东白鹅饲养量245.36万羽。 水产品总产量58.2万吨,比上年增长1.5%。水产养殖面积20.30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6.16万亩,分别比上年下降1.0%和1.2%。 全年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到8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25家,县级5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1家,累计288家,入社农户7128户。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6个。全县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9个,无公害农产品83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16个。新增定塘大棚葡萄、鹤浦优质枇杷、东陈蟹贝育肥净化3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全县累计1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7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99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96.03亿元,增长21.6%,利税总额33.94亿元,其中利润21.54亿元,分别增长4.7%和8.9%。“十一五”时期,规上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1.5%,利润年平均增长16.1%,从业人数年平均增长4.2%。 工业效益考核得分250.03分,比上年提高26.07分。工业产销率96.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88%,比上年下降0.7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4374元,比上年提高11.8%;成本费用利润率5.74%,比上年下降9.9%;新产品产值率24.97%,比上年提高9.2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5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承接业务6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98万平方米,增长29.3%,竣工面积1641万平方米,增长8.2%。建筑企业利税总额26.2亿元,增长14.1%,其中利润12.52亿元,增长16.7%。年末全县有建筑资质企业64家。其中,国家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17家。建筑业年平均从业人数27.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9项,有4家建筑企业通过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累计获得国家级工法15项,国家标准8项,专利62项。“十一五”时期,建筑业施工产值、利润、从业人数年平均分别增长15.1%、11.9%、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从投资主体看,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投资32.84亿元,增长14.4%,农村非农户投资40.28亿元,增长22.2%;城乡私人投资8.13亿元,下降7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4亿元,增长42.9%;第二产业投资32.9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80.76亿元,增长48.1%。“十一五”时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9.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4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3.84亿元,增长10.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12.15万平方米,增长43.5%;竣工面积28.38万平方米,增长172.8%;销售面积10.37万平方米,下降79.4%;销售额11.75亿元,下降75.9%。本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30.3万平方米,下降32.1%。农房“两改”积极推进,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在建20个,梳理式改造村庄47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分地域看,城镇市场零售额95.97亿元,增长17%;乡村市场零售额10.45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1.82亿元,增长16.2%;餐饮业营业额14.59亿元,增长19.8%。消费结构较快调整,热点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5.5%,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增幅高出36.3个百分点。星级或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3.7%,比限额以下经营单位营业额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增长69.1%,汽车类增长6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8%。“十一五”时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6.4%,其中零售业年平均增长17.5%,餐饮业年平均增长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