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30 湖州市南浔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南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全力筑平台、促转型、重民生、优服务,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回升,经济结构积极调整,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状况继续改善,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6960元,按年均汇率折合6937美元。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6%、61.2%、36.2%;三次产业比例为9.1:63.8:27.1。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种植业产值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林业产值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牧业产值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渔业产值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1万亩,粮食总产量22.75万吨;蔬菜面积8.74万亩,蔬菜总产量11.93万吨;油菜籽面积8.78万亩;果用瓜面积0.78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12万亩;生猪出栏36.73万头;湖羊出栏10.06万头;家禽出栏1668.87万只;肉类总产量4.86万吨。

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以淡水产品、家禽、蔬菜、湖羊、生猪等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力度。2010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达4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累计达10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累计达21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7只,累计培育91只。全区现有绿色食品9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5个,面积达到40.15万亩。

三、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轻工业产值152.44亿元、重工业产值407.09亿元,分别增长24.0%、27.0%。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8.94亿元,增长10.9%,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不断壮大区域块状经济,新型纺织、木业、电磁线三大支柱产业和电梯、电机、不锈钢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2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5%。木地板产业集群列入省第二批产业集群示范区,我区荣获“中国木地板之都”称号。大力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83.43亿元,增长31.2%。在29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占89.7%。有3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其中,纺织业产值89.62亿元,增长23.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产值106.65亿元,增长2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17.39亿元,增长36.1%。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利税37.94亿元,其中利润22.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25.4%。深入实施“新象新牛”争创活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新象企业达到4家,新牛企业达到6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49家。全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6家,比上年新增12家,其中超20亿元4家,超10亿元9家、超5亿元15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1家,比上年新增17家;“亿千”企业达到60家,比上年新增1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436个,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投资5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工业投资5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第三产业投资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非国有投资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2.6%。基础设施投资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68.3%。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3.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面积34.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住宅25.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额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住宅9.55亿元,增长5.0%。

年末拥有资质建筑企业13家,完成产值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4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60亿元,分别增长22.7%和14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98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新开工面积94.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3%;竣工面积83.16万平方米,增长38.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比上年增长42.6%。部分热点商品消费旺盛。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7%、30.8%、72.3%和15.4%。

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42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市场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个,成交额103.1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6%;其中市场成交额超十亿元的市场2个,成交额87.4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8.3%。

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506.92万人次和14.01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11.8%和12.1%;旅游总收入3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266.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旅游门票收入36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区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AAA级景区、AA级景区各1个;年末星级宾馆达到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2家;全区有2个特色旅游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点(三星级),农家乐14户,其中:省二星级农家乐7户,三星级农家乐2户,五星级农家乐1户。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出口额8.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1%;其中纺织、机电、贱金属、革和皮毛制品产品出口分别占30.9%、32.0%、12.9%和10.6%。新兴市场开拓取得进展,对东盟和大洋洲出口额分别达10043万美元和826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9%和101%。全年进口3亿美元,居全市第一,比上年增长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