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奉化市统计局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差异发展、特色竞争,依托宁波、借势借力"三大战略,大力开展"转型提升、建设提升、开放提升"三大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一、经济运行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93.1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构成由上年的9.7:48.2:42.1调整为9.7:48.9:41.4。人均GDP4.6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879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91亿元,增长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93.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保持快速增长,其增幅分别达到15.5%和31.2%。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2.2%、27.3%、22.3%和22.2%。 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其中十大主导农产品总产值达到31.7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9.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1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8.03万吨,增长7.6%;水果总产量8.51万吨,下降16.8%;肉类总产量2.22万吨,增长3.3%;水产品总产量11.73万吨,增长15.5%。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当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2家、无公害农产品13只,新增产地面积1.75万亩。续报绿色食品2只,有机食品新增1只、保持认证3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雷笋)标准化生产基地1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只。农产品新增驰名商标3只、浙江省名牌产品1只、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1只、宁波知名商标1只。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中心示范村建设和社区化改造取得成效,滕头村荣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特色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施建设宁波市农业产业基地项目14个,已建设完成12个,其中当年完成4个。建设完成了4.2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项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始实施,优质良种和新型适用技术大力推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低碳、生态、设施、循环农业不断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产值34.6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15.7亿元,同比增长11.9%和12.5%,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其中,全市5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7.5亿元、销售24.5亿元、出口12.9亿元,同比增长10.5%、12.3%和14.2%。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我市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外向型农业先进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建成农居房49.6万平方米,在建农居房64.4万平方米。结合"示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2%,卫生厕所覆盖率达72.52%,农村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泉溪、降渚溪流域治理、剡江(湖山桥至生态桥)右岸段河道整治,亭下灌区节水改造(一期)及亭下、横山两大水库大坝改造加固等工程;启动了县江下游段(三期)、亭下灌区节水改造(二期)和横山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力保障民生水利,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农民饮用水、清水河道工程和小农水项目。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7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91万千瓦。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工业经济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明显回升,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聚明显提高。全市1021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6.56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59.23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交货值134.51亿元,增长5.1%,国内销售产值224.72亿元,增长37.4%,增幅快于国外销售32.3个百分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54家,比上年增加18家,亿元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达48.0%。从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变化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率明显下降,亏损面缩小,利润成倍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05亿元,同比增长156.2%;全年亏损率下降到8.3%,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亏损面缩小到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11.57分,同比提高31.84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达10.41%,同比提高3.6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创近年来新高。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7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4%;竣工面积140.80万平方米,增长49.3%。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71万元/人。 交通运输业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34亿元。沿海中线(奉化段)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龙观(五龙潭)至溪口公路顺利通车,滕头迎世博工程顺利完工。改建了县乡道-莼桐线公路,新建了白杜至孙家庄公路,建设完成溪口、莼湖等7个镇18条18.7公里的农村联网公路,改造完成楼岩二桥、东谢桥等5座危桥。顺利撤销宁波南收费站;甬台温高速公路西坞收费站、甬金高速公路溪口东收费站开始正式收费。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1214.34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305.58公里。全年各类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580万人,比上年增长2.4%;旅客周转量120300万人公里,增长4.6%。完成货运量1452万吨,增长13.7%,其中公路货运量1090万吨,增长2.8%;货物周转量502071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85960万吨公里。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7.47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亿元,增长14.6%。综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海建材市场相继建成开业,促进了我市商贸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推进,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金鑫食品配送中心及宁波加贝、三江、宁海小小超市等公司开设直营连锁网点,全年新增农村便利店21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