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公园绿地面积28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建成区绿地率36.25%。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出厂水综合合格率99.95%,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99.91%。 公用事业 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努力优化公交服务,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新辟17、18、22三条公交线,改造尚桥、方桥两条短途客运线为7路、20路公交线,调整5、9、10、16部分行驶线路。对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年末,营运车辆达到131辆,营运线路19条,线路总长达到820公里;全年公交客运总量1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年末市区营运出租汽车200辆。 公用事业投入加大,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有新提升,市区新建改建公厕5座,更换了破损的垃圾桶、果壳箱,中转站安装了全自动高压微雾除臭设施,纳入环卫保洁的作业面积达到308万平方米,日均清运生活垃圾量约550吨,清运粪便量约62吨,垃圾粪便基本做到密闭化运输,清运率100%,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运行良好,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日平均处理量4万吨。市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6000吨,家庭燃气普及率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环境质量连续10年居全省各县级城市前茅,多次荣获"浙江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优秀城市"称号。2010年初被省环保厅正式命名为浙江省生态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一、二级水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保持在宁波大市较低较好水平。全年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3.4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下降5.23%。 安全生产 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健全完善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深入推进。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80起,死亡69人,受伤573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4.2%和8.3%;直接经济损失216.25万元,比上年增长0.5%。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道路交通、危险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船舶修造、漂流行业、事故多发企业等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累计查出隐患4127条,整改3677条,整改率达89.1%。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22家。新增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家,其中省级3家,宁波市级3家。新增宁波市科技型企业3家。全年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6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7项;列入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54项。新增宁波市级新产品533项,新产品产值率20.9%。累计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助经费3300多万元,项目列项数、重大项目数、经费资助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专利与科技合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共申请专利846件,其中发明专利83件。授权专利833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0.9%和80.7%,总量创历史最高;组织50多件专利产品参加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其中7个项目获奖。先后10多次组织100多家企业负责人,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全年共有20多个科技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技术支撑。 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年新增宁波市农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项,宁波市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宁波市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项目11项,宁波市星火示范基地1个,宁波市农业科研攻关与社会发展项目6项。尚田镇列入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 组织实施"全国选才"战略,先后10次组团外出招聘人才,成功举办了春夏两次大型人才交流大会,组织了2次网上人才交流会,举办人才集市42期,有近7000人次进场应聘。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930名,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博士5名,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10余名。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13000余人次。晋升高级职称109名,晋升中级职称686名,1124人获得初级职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5万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8248人。年末,各类农民技术人员3222人,当年农函大与农村党员实用技术人员培训5108人。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63所。省级城镇(农村)示范学校22所。义务教育段54所学校,其中53所学校通过省万校标准化学校验收,达标率98%。全市在校中小学学生64010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7847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290名,初中学生17620名,小学学生32253名。中小学教师3557名,其中普通高中教师579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340名,初中教师1093名,小学教师1620名。 全年新建和扩建校舍4.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平方米;中小学拥有计算机7837台,每百生拥有计算机12.2台。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0%,基本实现了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普通高中高考重点上线率为13.3%,本科上线率为41.46%,组档上线率为88.4%。 文化事业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光缆到行政村率100%。裘村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新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宁波市级基层文化宫26个,奉化市级基层文化宫38个,农家书屋105个,市图书馆镇(街道)分馆4个。举办了2010年春节文艺晚会、第三届弥勒文化节、2010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等大型文化活动,"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推进,累计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012场,送戏下乡200场。奉化布龙参加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上海世博会"浙江周"活动,受到一致好评。对接世博工作被评为宁波市级先进。奉化日报发行量2万份,比上年增长21.2%。 卫生事业 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1750张,其中医院1560张,镇(街道)卫生院14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142人,其中医院1421人,镇(街道)卫生院427人。全年为33977名6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为46%,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参加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达33.52万人、3.85万人,参合率分别为95.36%、89.89%。规范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无证流动儿童100%完成补正接种。妇幼保健质量不断提高,婚检率93.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25‰。卫生监督力度持续加大,基本消除了城区食品供应单位的无证经营现象,全市95%的小餐饮经营单位达到了"十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