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淳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29 杭州市淳安县统计局

2010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坚持加快发展、注重转型升级、重视民生保障、推动行政作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749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418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99775万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457709万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5:42.5:39.0。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25907元,增长10.7%,按国家公布的2010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826美元。“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9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987万元,增长28.8%。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8039万元,下降6.9%;营业税27744万元,增长36.1%;企业所得税29348万元,增长83.3%;个人所得税9383万元,增长28.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14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47043万元,增长2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17万元,增长49.4%;医疗卫生支出20722万元,增长46.4%;环境保护支出6246万元,下降1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22万元,增长22.5%。

市场价格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五升三降”格局(见下表)。

项目 2010年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2.7

1.食品 105.9

2.烟酒及用品 101.0

3.衣着 95.3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6.4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6.3

6.交通和通信 99.1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3

8.居住 104.6

劳动就业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0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12人,组织失业人员培训7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9%。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54286人,比上年末增加1702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76461人,非农业人口77825人。其中千岛湖镇户籍人口77715人,比上年末增加1484人。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5.69%,全县人口出生率7.72‰,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1.28‰。

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1895元,比上年增长9.8%。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72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418元,增长7.0%。“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0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8.3辆、空调135台、移动电话247部、家用电脑90台、微波炉58台、淋浴热水器65台。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9.9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空调2台、移动电话27部、家用电脑4台、微波炉4台、淋浴热水器22台、洗衣机12台、电冰箱23台。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6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73305人,参加失业保险31776人,参加工伤保险69298人,参加生育保险36181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9768人、9462人、2697人、7218人和484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

社会福利 年末,全县拥有敬老院20所,供养老人690人;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数157张,收养婴幼儿童23人、老人72人、三无对象1人。社会福利企业19家,在职职工840人,其中残疾职工人数373人。

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8284万元,比上年下降16.3%。青溪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千岛湖汽车客运中心站,启动珍珠广场和中轴溪项目建设。南景路建成通车,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完成形象进度的92.5%。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实验厂区块341套住宅交付使用。

公用事业 电力设施建设加快,110千伏排姜线和石林变、汾口变建成运行。全年全县用电量达到69521万千瓦时,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390万千瓦时,增长17.9%。年末,千岛湖城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全年城区居民家庭用水总量849万吨。城区营运公交车辆68辆,公交车运营总量1900万人次;城区营运出租车111辆。

环境建设 加快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步伐,实现生态乡镇建设全覆盖。环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西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双柏岭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置工程顺利实施。深化“清洁乡村”工程,实施省级整治村75个,市级重点整治村127个,创建市级示范村3个,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62%。

五大整治 完成新一轮采砂区域公开出让。建成旅游码头污水回收中转趸船,完成首批游船污水收集处理设备安装,船舶污水上岸工程开始试运行。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没收处置违章建筑174户。投入资产处置等资金5436万元,扎实推进网箱养殖整治,网箱养殖面积退出达80%。首次启动7个区域经营性垂钓、380亩科研养殖和老口鱼种养殖网箱公开招标。

城市绿化 年末,城区园林绿地面积492.32公顷,城区公共绿地面积83.75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50.8%,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

四、农业

农业生产 201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0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0.3%。其中,农业产值201011万元,林业产值31383万元,牧业产值54814万元,渔业产值202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4.6%、9.9%和22.4%。全年粮食总产量94186吨,比上年下降16.2%;茶叶产量494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蚕茧产量6151吨,比上年下降18.9%;肉类16173吨,禽蛋3826吨,水果105771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8%、0.5%和下降3.3%。

全年完成人工绿化造林面积1.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达到246.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5.1%。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启动西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省级粮食功能区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45万亩,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组建全县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