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30 温州市龙湾区统计局

2010年是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异常复杂的一年,也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拓市场、保增长”30条意见、经济转型升级“3+X”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深入开展“三大会战”,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区经济回暖向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区(包括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0.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253.06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3.79亿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0.2:28.8,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为107275元,比上年增长8.5%。

2010年区本级(不包括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233.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159.7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70.19亿元,增长12.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区本级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8.4:30.1,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为70480元,比上年增长7.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不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发展内在动力不强;产业低小散,三产比重偏低,转型升级速度不快;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农业产值2.84亿元,同比下降9.3%;林业产值171万元,同比下降60.3%;牧业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5.2%;渔业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4.6%。

种植面积与农作物生产同步减少。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65万亩,比上年减少0.43万亩,同比下降3.6%。粮食播种面积4.39万亩,同比下降4.1%;蔬菜播种面积4.96万亩,同比下降11.9%。全年粮食总产量1.72万吨,同比下降9.8%;蔬菜产量8.07万吨,同比下降11.9%;水果产量3.27万吨,同比下降3.8%。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产量6043吨,比上年增长5.9%,猪肉、牛肉供应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21.5%。生猪存栏数4.43万头,同比增长11.3%。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沿海防护林造林1.3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1.4万亩,累计建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20多公里。五年累计创建省级绿化示范镇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9个,区级绿化示范村17个。五年累计组织人员53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65万株。

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快。至2010年末,东片防洪一期工程累积完成征地720多亩,完成金山河、三甲支河、黄石山后河永中1标等8.5公里河道拓宽整治工程。千库保安工程有效推进。天河东水库和天河西水库已完成大坝防渗加固、增设防空隧洞、增设日常观测设施等工作,进入主体工程完工验收阶段;后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防渗心墙、溢洪道混砼板施工,正在进行溢洪道挡墙施工;山门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正在进行扫尾工作。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序展开。全年新建、改建、修建三面光渠道14.14公里,排水暗渠0.64公里,机耕路1.84公里,改造机耕桥4座,涵洞修复1座,机埠12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区本级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58.70亿元,同比增长18.3%。区本级规模以上企业8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46.77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轻工业产值99.85亿元,同比增长23.8%;重工业产值346.92亿元,同比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8%。

工业经济向规模化发展。区本级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12家,与上年持平,实现工业产值247.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4%。其中产值超3亿元企业1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分行业来看,合成革行业实现产值87.05亿元,同比增长15.7%;不锈钢行业实现产值44.31亿元,同比增长26.7%;阀门和旋塞制造业实现产值40.67亿元,同比增长20.0%;化工行业实现产值37.24亿元,同比增长23.6%,皮鞋制造行业实现产值28.63亿元,同比增长20.0%。以上五大行业产值合计237.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3.2%。

工业经济效益恢复增长。效益考核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60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利税总额31.23亿元,利润总额17.20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7.6%。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得分(工业企业七项评价考核指标)为161.68分,比上年提高了4.95分。经济效益考核企业中,发生亏损企业1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566万元,同比下降56.7%。

至年末,区本级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枚,省着名商标35枚,市知名商标54枚,区名牌商标119枚,省级商标品牌基地5个,市级商标品牌基地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27个,市级名牌产品40个。

建筑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区本级拥有建筑业企业56家,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6家,三级3家;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3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53亿元,同比增长18.2%;全年施工面积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0%;竣工房屋面积2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0年区本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社会工业性投资27.36亿元,同比增长5.4%。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0.14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18.51亿元,同比增长24.2%。限额以下项目完成投资7.07亿元,同比下降11.9%。

区本级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20亿元,同比增长40.7%。施工房屋面积134.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6%;竣工面积18.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9%;商品房销售面积5.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7%;商品房销售额10.24亿元,同比下降49.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