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富阳市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种种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展攻坚决战年、转型升级年,执行力提升年、软环境整治年“四个年”活动,加快经济转型和项目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测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5.8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52.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34.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1:60.0:32.9调整为6.9:60.7:32.4。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64119元,增长11.7%。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折算为9472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5亿元,增长18.4%。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23亿元,增长32.4%。 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0%。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食品类上涨6.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0%、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6.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6.0%,其中化肥价格下降0.7%,农药价格下降3.2%。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万亩,下降2.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万亩,增长1.2%;粮食产量15.7万吨,增长3.8%。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林业产值6.0亿元,增长7.1%。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4.6%,猪牛羊禽等肉产量5.1万吨,禽蛋产量9613吨,蚕茧产量1967吨。渔业产值2.5亿元,增长19.9%。 农业产业化。年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80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35家,实现销售收入39.6亿元,增长15%。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全年全面完成2个省级、8个杭州市级、30个富阳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组织实施中央财政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4个,杭州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1个;杭州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3个,杭州市级生态农业项目23个。全面启动建设富阳市级10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和14个配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富阳市名牌4只,杭州市名牌4只,省名牌1只,杭州市着名商标4只,富阳市知名商标8只。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33亿元。市财政投入“三农”建设资金22.17亿元。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2.5万千瓦。全年完成土石方320万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9.6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6%。完成水库塘坝除险加固18座,清水河道建设4.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 新农村建设。全年各级共投入建设资金2997万元,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个,市级重点整治村50个。培训农民18761人,实现转移就业2928人。分别创建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7个和25个。实施59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各级投入资金5950万元,解决5.5万人的饮水问题;确定联结项目273个,项目总投资1640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412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54.5亿元,增长24.8%,占工业总量的80.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77.7亿元,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33.3亿元,增长25.8%。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年末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90家(按独立法人计算),增长12.4%,其中超50亿元以上1家,超20亿元6家,超10亿元15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78.9亿元,占规模工业经济的73.9%。 企业效益。全市11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6.1亿元,增长25.3%。实现利税91.1亿元,增长95.3%;实现利润63.0亿元,增长135.5%。 工业功能区。2010年全市10个工业功能区和1个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2亿元,合同入区企业717家,建成投产企业624家,实现工业产值76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2%。 建筑业。2010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84家,完成施工产值99.1亿元,增长56.0%;全市除农户建房以外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0.5万平方米,增长4.9%;竣工面积179.5万平方米,下降29.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限额以上投资179.7亿元,增长17.1%。从限额以上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增长187.0%;第二产业投资99.9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投资78.0亿元,增长19.4%。 工业性投资。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99.9亿元,增长14.2%,占工业性投资总量的98.0%。从完成项目情况看,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79个,其中完成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46个。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187.9万平方米,增长4.9%。商品房销售面积55.95万平方米,下降30.1%,其中住宅销售49.9万平方米,下降31.7%;实现销售额59.3亿元,下降3.6%。 五、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玉长城综合商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汉邦钢材市场建成开业,银泰百货、横店影视等一批知名品牌连锁企业加盟富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0.0亿元,增长21.2%;零售业零售额65.0亿元,增长17.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1亿元,增长33.6%。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75.1亿元,增长21.0%;农村零售额12.0亿元,增长11.4%。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42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1个,全年消费品市场成交额70.9亿元,增长1.6%。 旅游业。新沙度假酒店一期扩建营业。全市有旅行社15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2家,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11.5万人次,增长1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7亿元,增长14.8%。接待入境旅游者5.8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1514万美元,增长11.7%。各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50.7万人次,增长13.7%。旅游景点门票收入10954万元,增长6.2%。全市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3个,共接待游客113.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96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