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9 杭州市富阳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内外资利用。银江集团、绿城集团、赛伯乐、艾健医药、颐高集团、莱蒙置业等一批着名企业落户富阳。企业上市取得“零突破”,富春环保、浙江金固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34790万美元,增长4.5%;实到外资18932万美元,增长22%。在全部项目中,合同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合同外资33950万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97.8%。全年引进内资项目(杭外)46个,比上年减少60个,内资项目(富外杭内)56个,比上年增加6个;协议内资(杭外)67.4亿元,增长70.6%,协议内资(富外杭内)12亿元,下降13.7%;实到内资(杭外)41.2亿元,增长132.9%,实到内资(富外杭内)9.1亿元,增长31.9%。

进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66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自营出口78654万美元,增长40%;自营进口87998万美元,增长46.7%。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个,总投资1303万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通讯

交通建设。320国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竣工,320国道环线外移、杭富沿江公路、富春江城市隧道建成通车,鹿山大桥顺利合龙。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含村道)1960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8公里。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38万吨,增长10.6%。其中公路运输1145万吨,增长14.2%;水路运输393万吨,增长1.6%。全年货物周转量143294万吨公里,增长9.5%。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03905万吨公里,增长13.8%;水路货物周转量39389万吨公里,下降0.4%。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933万人次,增长9.9%。公路旅客周转量94567万人公里,增长8.2%。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444万元,增长8.9%。邮政特快专递业务45.6万件,增长27.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0.49万户,下降4.6%。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62.3万户,增长11.2%。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31.1部/百人。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13.0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泰隆银行、民泰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也相继落户富阳,组建第3家小额贷款公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22.01亿元,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499.01亿元,比年初增加103.4亿元,增长26.1%。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324.39亿元,增长31.5%;中长期贷款余额154.17亿元,增长22.4%,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75.53亿元,增长36.6%。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27570万元,增长13.1%。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111万元,增长25.6%;人身保险费收入13459万元,增长2.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9865万元,增长1.4%。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建成并投用鹿山中学一期、东洲中心小学、常绿镇小,新建、改建和。建成6所民工子弟学校,共解决11181名外来务工子女在富入学。年末全市有24个乡镇(街道)成为省和杭州市教育强乡镇,覆盖率达96%。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3.7%。全市共有幼儿园109所,在园幼儿23173人;小学52所,在校学生42498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8703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5所,在校学生9638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980人,其中民办小学在校学生2338人。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3.78万平方米。年末拥有专任教师5267人,中小学校每位教师负担学生15.42人。

科技创新。年末全市被认定的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7家,其中省级以上18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64家,省级10家,杭州市级1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90.1亿元,增长55.6%,新产品产值率达17.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5.9亿元,增长31.0%。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55项。专利申请1726项,授权1815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项,总金额288万元。全市“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驰名商标10只。全年引进非富阳籍各类人才824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084人,增长8.6%,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1129人,增长6.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泗洲造纸遗址通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郁风苗子艺术馆建成开馆。成功举办《富春山居图》系列活动和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全年越剧团国内演出176场次,观众14.08万人次。市广播电台每日播音17小时,市电视台每日播出18小时10分钟。有线电视用户23.21万户,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已安装基本型3.5万户。《富阳日报》全年出版300期,日发行4万份。市图书馆藏书234千册(件),书刊外借8.6万人次。全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处(群),其中省级以上4处(群)。

医疗卫生。妇保院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市三院、大源人民医院、万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6个,医疗床位2583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医疗床位1724张。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22人,其中执业医师1195人,执业助理医师339人,注册护士1120人,药剂人员225人,检验人员135人。全年完成无偿献血12719人次,其中流动献血8280人次,献血总量238.05万毫升。全市儿童“五苗”接种率98.30%,“四苗”接种率98.39%,婴儿死亡率4.9‰。计划生育率95.34%。

体育。组织开展第四届富春江运动节,在广州亚运会上,富阳籍运动员孙杰获得首枚亚运金牌。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46场,参赛运动员1.5万人。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个,健身苑点507个。全年新建健身苑点33个、篮球场19个、乒乓球室30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设施达到省级标准行政村276个,体育强乡镇21个。全年我市共获得各类金牌71枚、银牌62枚、铜牌46枚,总奖牌179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02万人,增长5.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1.22万人,非农业人口13.80万人。出生人口6313人,出生率9.7‰;死亡人口4129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3.3‰。暂住人口(登记在册数)15.41万人,下降1.8%。

居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4元,增长10.6%;人均消费性支出16493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2元,增长12.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45元,增长9.1%。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211.83亿元,增长26.9%。人均储蓄余额32667元,增长26.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2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82.8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平方米。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53665辆,增长30.5%,全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24.4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