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瑞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影响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中央有关宏观调控政策,转作风、优环境、解难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增长良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目标和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调控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57.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于温州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生产总值38454元,折合5680美元(按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7695计算)。“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构成由“十五”期末的4.3:53.8:41.9调整为“十一五”期末的3.3:51.9:44.8。 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3,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2%,居住类价格上涨6.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5%,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7%,原材料价格上涨8.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制约矛盾仍然突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区域性竞争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增收面临新的困难,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保持社会和谐发展需继续努力。 二、农业 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0.95亿元,比上年下降1.5%;林业产值0.23亿元,比上年下降13.1%;牧业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渔业产值9.42亿元,比上年增长7.2%。 畜牧生产全面发展。2010年,我市肉类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猪肉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1.4%;禽蛋产量0.73万吨,比上年增长5.6%。年末生猪存栏13.75万头,出栏17.2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27.4%。 绿化造林大力开展。重点推进沿海防护林工程、城市绿屏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完成重点防护林17500亩,碳汇造林1518亩、库区造林1000亩、竹类油茶等商品林造林235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1公里1545亩,低效经济林改造9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50亩。森林覆盖率44.88%。村庄绿化工作顺利推进,省级绿化示范村7个,森林村庄2个。 绿化生态农业发展加快。至2010年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8只,绿色食品23只;拥有省级农产品商标4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只,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基地、森林食品基地36个,面积18.46万亩。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是2005年的1.9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实现工业增加值2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轻工业产值2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重工业产值5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重工业产值超过轻工业285.41亿元,增幅超过轻工业7.2个百分点。轻重工比从“十五”期末的27.8:72.2调整到“十一五”期末的30.5:69.5。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利润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0%。 三大主导行业不断壮大。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摩配行业完成产值8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机械电子行业产值2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行业产值1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增幅在三大行业中最高。这三大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8.7%,对我市工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市政府对规模企业培育力度的加大,我市重点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全年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29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68家。 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新产品发展较快。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新产品产值率为11.4%。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1.0%。 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研发中心建设有序进行。全年组织企业申报省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家、温州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家。现共拥有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4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企业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71家,其中一级4家,二级17家,三级50家;劳务分包3家,施工总承包24家。 四、固定资产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工业性投资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6.8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8.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36.7%。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84亿元,比上年增长89.9%。 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开展。1-12月份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占年度计划116.5%,同比增长42.3%。滨海大道瑞安段(飞云江三桥北延伸线)、凤山水厂及管线、旧城改造、丁山二期围垦、农贸城迁建、旧村及农房改造、江南物流园区一期等25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104国道塘下至汀田段、市区道路整合、万松东路延伸线、旧村及农房改造、瑞祥实验学校、明镜公园(城市中心公园)、丁山二期吹填造地、江南物流园区一期、中塘河综合治理、马屿污水处理工程等16个项目全部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