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9年,是开发区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全委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克难攻坚的一年,也是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取得显着发展成果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职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落实“强信心、保增长、促转型、扩投资、优环境、重民生”十八字工作方针,全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12.15亿元,同比增长10.9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12.22%;第三产业增加值62.83亿元,同比增长7.4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45:79.42:20.13。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8058元,按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为17283美元。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开发区实现税收收入69.08亿元,同比增长33.0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82亿元,同比增长32.95%,地方财政收入26.26亿元,同比增长33.32%。 工业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下,开发区工业经济一度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经过一系列“保增长”举措推动,下半年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明朗。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0.05亿元,同比增长12.05%,完成工业总产值1083.58亿元,同比下降12.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8.97亿元,同比下降10.0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90.42亿元,同比下降1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1085.81亿元,同比下降9.23%。 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主要行业中,机械制造业、塑料橡胶业和食品饮料业稳步提升,全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79.02、185.48、183.61亿元,增幅分别为3.39%、5.20%、10.64%。电子通信业继续大幅下滑,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1.83亿元,同比下降42.56%。各行业占比已由电子通信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转变为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塑料橡胶、食品饮料四大行业并驾齐驱,四大行业占全区的比重由去年的15.2%、29.6%、15.2%、14.1%调整为25.8%、19.2%、18.3%、16.7%,行业内部结构日趋均衡,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8.71亿元,同比增长23.90%,实现利税总额122.57亿元,同比增长速度19.19%,双双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利润总额达亿元以上企业25家,利税总额达亿元以上企业3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家和5家。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6%。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今年全区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1家,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分别达到200家和46家,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区比重高达64.8%。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73.39亿元,同比增长35.5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2%,较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增减不一。受大环境的影响,生活必需品类产品和内销产品保持增长,全年生产软饮料276.33万吨,同比增长4.04%; 化妆品49.89亿元,同比增长15.23%;轮胎外胎2958.76万条,同比增长17.84%。而出口类产品产量呈现一定幅度地下降,全年生产移动电话187.04万部,同比下降85.47%,笔记本电脑89.1万台,同比下降15.38%。 服务业 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区“促转型”的步伐。今年以来,以发展“四优四新”产业为抓手,加快“两港八园”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规划,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累计引进服务业企业521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4个,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40个。服务业大项目的大力引进,进一步推动了开发区服务业领域向高起点、宽领域的发展。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83亿元,同比增长7.40%,占全区GDP比重达到20.13%。 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随着开发区“城市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区内品牌连锁业发展较快,速8、朗庭等经济型酒店和澳门豆捞等品牌餐饮门店不断设立,高沙商业街、4号路商业街进一步繁荣,沿江商业起步发展。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8.53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7亿元,同比增长10.52%。区内云水苑农贸市场、杭州恒大陶瓷建材交易市场等6家市场为2009年度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大力推进服务外包特色园区建设,已建成新加坡(杭州)科技园5.6万方、高科技企业孵化器2万方、大学科创园2万方。初步形成以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外包业务为主,信息技术外包、金融外包、物流外包为辅的外包产业格局。2009年,全区服务外包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66%。新建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科技园,累计建成10家大学科创园,园区内共落户企业266家,从业人员达1401人,初步形成了“一园两心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 物流产业优势明显。全区已集聚八方物流、DHL、新华书店配送中心等各类物流企业120多家,共有仓储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是杭州市规模最大的物流产业集聚区。从空间布局与功能上看,已基本形成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集聚区:一是省军区农场仓储物流配送区,仓储面积近3000亩,是杭州市最大的仓储配送物流基地;二是出口加工区及周边的国际物流区,主要发展国际物流业务;三是以普洛斯物流园为中心的北部区域,已初步形成了高端物流仓储配送区域。 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2009年末,开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9家,其中银行机构10家,设立支行15个,保险机构4家,担保机构5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年末余额246.78亿元,同比增长39.09%,贷款年末余额214.67亿元,同比增长64.26%。全年财产保险总业务量8097万元,同比增长20.35%。 农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农业经济进一步缩减。2009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648公顷,同比下降28.72%。主要农副产品牛奶、水产品、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19500、2010、1062、90吨,较上年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9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15亿元,比上年下降20.4%。但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发展,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29元,比上年增长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