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为复杂的一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以基层基础年、作风建设年、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促调保稳、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发展目标,积极克服预防通胀带来的调控压力,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增长,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顺利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 一、综合经济 2010年,我县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解落实重要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35亿元,较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下降9.7%;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8亿元,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26889元(户籍口径),较上年增长8.3%,按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对美元6.7695:1)折算为3972美元,增长16.5.%。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1.2:37.7:51.1调整为9.7:37.9:52.4,第三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对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比重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较快发展,海洋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初步测算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85亿元,较上年增长17.1%。 “十一五”期间,半岛工程实现全面通车,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增加7.3亿元,比重提升4.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9.9亿元,比重提升4.6个百分点,年均递增14.7%,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图 二、渔农业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通过资源配置、政策引导和完善服务,稳定农业生产,促进效益农业、现代化渔业和休闲渔业发展,达到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目的。2010年实现渔农业总产值8.01亿元,较上年增长2.4%。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1268公顷,比上年下降0.8%;其中粮食845公顷,下降1.9%,粮食总产量2685吨,较上年下降2.5%。 捕捞结构继续调整,养殖品种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4.25万吨,渔业总产值7.7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5.3%和增长3.4%。积极引导双拖兼作单拖生产,逐步优化捕捞作业方式,扎实推进渔船节能减排,全县投产外海捕捞渔轮340艘;捕捞产量12.94万吨,较上年下降5.9%,捕捞产值6.1亿元,增长3.2%。全年养殖面积4.4万亩,较上年增加4000多亩;积极发展多元化、效益化养殖,浅海鼠尾藻、网箱章鱼、斜带髭鲷得到规模化养殖推广,刺参挂笼、鲍鱼工厂化育苗与养殖取得了较好成效。 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服务力度。完善渔农业生产补贴制度,五年来累计发放中央财政渔业油价补助资金约2.39亿元,其中2010年发放5342万元。加大对渔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力度,2010年末农业贷款达6.3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加3.89亿元,新增加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船抵押贷款等项目,有效缓解渔农民融资困难。加大对农技推广力度,成立六大农技推广机构;着力构建渔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全县建成各类新型合作组织36家。 三、工业经济 紧紧围绕“临港产业突破年”有关要求,继续加大合力扶工服务力度,努力克服石化企业因安全许可停产、园区进展缓慢、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困难,2010年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8.33亿元,较上年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4.03亿元,增长26.5%。运行质量明显提高,4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达4.66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利润总额达1.76亿元,同比增长22.7%。 “十一五”期间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行业结构有较大调整,以石化为主的临港工业成为领头雁,工业总产值较“十五”期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7.0%;其中石化产值对工业总量扩大的贡献率达84%。“十一五”期末,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及以上企业40家,较“十五”期末增加14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其中石化企业超30亿元,超亿元企业增加2家。 多措并举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引导企业投入技改、清洁生产,加大监测和考核力度,提高用能管理水平,节能降耗成绩斐然。2010年40家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86383吨标煤,同比下降1.34%;万元产值能耗0.2吨标煤,同比下降22.1%,节能量达24481吨。“十一五”期间,我县顺利完成单位GDP能耗降20%的目标,工业企业贡献较大,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6吨标煤,较2005年下降40.7%,推动我县能源消费效率明显升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始终把项目投入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破解要素制约,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7亿元,较上年增长15.6%,其中交通、电力、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投资10.56亿元,同比增长9.5%。“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89.5亿元,是“十五”的2.8倍。 五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积极对接瓯江口新区建设对洞头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加强空间布局战略研究,全力推进“百项百亿”工程建设,一批见证历史的项目相继建成,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灵霓北堤建成通车,洞头(温州)陆域引(供)水工程实现通水,基本建成状元南片围垦、温州(洞头)中心渔港防波堤、县人民医院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工程,累计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0.66亿元,是“十五”的3.1倍。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达41.5%;顺利入选联合国生态人居实验园区,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新渔村建设“六六八”工程和整村推进工程,累计培育市级示范试点村2个、县级精品村9个,完成22个新渔村示范村、36个推进村和18个整村推进实施村建设。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累计完成8个行政村阶段性整治任务和1个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建设,海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落实各项刺激消费政策,逐步完善城乡消费网络,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9亿元,较上年增长16.6%,其中住宿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82亿元,增长29.0%。“十一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半岛工程全线通车和汽车、家电下乡等政策作用,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汽车、家电等高等消费逐步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较“十五”期末增长1.5倍,年均递增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