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10年,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取得显着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型升级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三化”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9.97亿元,同比增长10.7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6亿元,同比增长11.67%;第三产业增加值73.55亿元,同比增长8.1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35:79.22:20.43。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4608元,按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中间价6.7695计算,人均GDP为16930美元。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开发区一般财政收入实现80.21亿元,同比增长16.10%,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6.84亿元,同比增长9.39%,地方财政收入33.36亿元,同比增长27.05%。 工业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10年,全区上下深入实施“3366812”大企业大集团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6.82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首次突破1300亿元大关,完成工业总产值1328.62亿元,同比增长22.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2.85亿元,同比增长26.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31.80亿元,同比增长2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1326.02亿元,同比增长25.47%。 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机械制造、电子通信、食品饮料、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共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38.14亿元,同比增长22.10%,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3.20%,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机械制造、电子通信、食品饮料、医药四大主导产业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25.83%、19.17%、16.68%、2.65%调整到2010年的24.40%、20.72%、15.76%、2.33%,电子通信行业的比重进一步回升。“四新”产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29.97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24.88%。 企业梯队支撑显着增强。全区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8家,总数达16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0.9%,亿元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1266.0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5.5%。“3366812”38家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实现销售产值1065.43亿元,同比增长24.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0.35%,其中,超两百亿的1家,超百亿的1家,超50亿的3家,超30亿的4家,超20亿的3家,超10亿的有12家。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7.48亿元,同比增长21.19%,实现利税总额145.4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18.72%。其中利润总额达亿元以上企业26家,利税总额达亿元以上企业33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家和3家。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04%。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全年生产电力线缆13756.0公里,同比增长27.60%;轮胎外胎3485.8万条,同比增长17.82%;方便主食品28.1万吨,同比增长21.95%;笔记本电脑157.0万台,同比增长76.13%;电工仪器仪表160.6万台,同比增长39.41%。 服务业 2010年,围绕构建“四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修订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全年累计批准注册服务业企业883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6个,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6个。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3.55亿元,同比增长8.18%,占全区GDP比重达到20.43%。 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2010年,福雷德广场、大学生创意集市、丰乐美食夜市和白杨夜市等先后开业,消费市场逐步繁荣。瑞纺联合市场、闽发石材市场、银沙小商品市场相继开业,商品交易大幅提升。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7.07亿元,同比增长26.78%,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83亿元,同比增长38.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74亿元,同比增长20.13%。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下沙电子商务园、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和达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开园,新增加浙江工商大学、江南大学2个大学科创园,大学科创园累计达12个,开发区共入驻文化创意企业331家。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区拥有服务外包企业63家,其中从事离岸外包业务企业50家,全年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金额3.16亿元,同比增长27.4%,产业规模位居杭州市各区县市第二位。 物流产业不断提升。省军区农场物流基地实施改造提升,普洛斯物流园二期工程建成投用,物流信息大厦建设顺利推进,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优势显现,三大物流园区各具特色,共同推动全区物流产业的提升发展。2010年,全区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51家,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23.3%。 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2010末,开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5家,其中银行11家,设立分支机构26个,保险公司及其代理公司8家,担保机构5家,证券公司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年末余额268.14亿元,同比增长15.64%,贷款年末余额199.46亿元,同比下降2.78%。全年财产保险总业务量9744万元,同比增长20.34%。 农业 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经济进一步缩减。2010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下降17.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95亿元,比上年下降9.38%。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68公顷,同比下降16.99%;主要农副产品及水产品中,牛奶和水产品产量保持平稳,而肉类、禽蛋产量较上年同比下降。农民收入进一步多元化,收入逐年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8元,比上年增长9.26%。 科技创新 2010年,以“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四优四新”产业体系,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2010年初,修订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发展若干政策》和《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区级科技项目,研究出台开发区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利试点企业、科技创业种子资金资助和产学研合作等四个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1.42亿元,其中兑现各类科技奖励政策资金149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