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文体 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围绕打造“文化下沙”,繁荣开发区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开发区摄影协会、书画协会和武术协会等群众性文体社团组织建设,精心组织元宵灯会、首届下沙之韵摄影大赛、下沙新城杯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世界电子竞技大师赛、首届开发区篮球联赛、下沙文化艺术节、“情满下沙”巡回演出、“感动下沙”任务评选等文体活动。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送文化送电影和太极拳培训进社区活动,共演出21场次文化进社区文艺晚会、120场次的露天电影。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文化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 卫生 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加快项目建设,东方医院二期开工建设、下沙三甲医院主体结顶,下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际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销售“零差率”。开展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截止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65个,其中医院5所,卫生防疫机构1个。全区医疗机构共医生599人,较上年增加194人,病床数507张,较上年增加25张。 社区建设 社区品质大幅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成了20个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完成三个新建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设置,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综合文化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硬件。实施社区创建工程,完成邻里社区创建省级和谐社区,云水、高教社区创建市级和谐社区,启动国家级和谐社区创建工程,有力推动社区品质提升,截止年底,开发区市级和谐社区达19个,省级和谐社区2个。 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2010年末,开发区总人口达到393593人,同比下降0.89%。其中户籍人口107599人,同比下降5.40%,暂住人口206489人,同比增长13.82%。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长率7.7‰。 就业 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围绕创建“充分就业开发区”和“创业型开发区”,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新建成2个失业人员创业园、6个创业型社区,新增失业人员创办企业103家;累计建成大学生创业园15个,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122家,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523名。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积极破解“招工难”。建成8个省外人力资源输入基地,加强用工储备;全年举办95场招聘活动,成功推荐4.8万余人次就业。截至年底,全区就业人数共计195450人,其中大专以上就业人员达938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676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实施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失土农民城镇医保参保率达94.4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位居全国前列。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仲裁院,积极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老年人服务工作,建立开发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下沙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园区环境 公共安全 社会治安稳定有序。继续深化四个“110”活动,进一步扩大“工地110”覆盖面,治安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全面推进视频监控进社区工作,共建成监控探头3065个,在建监控探头1926个,治安防控体系愈加严密。实施平安创建工程,共评选出区级“平安单位”68家,市级“平安示范单位”8家。着力维护平安稳定,世博安保、校园安保成效显着,全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 政府管理 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文化”。建成启用“两家两中心”,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深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着力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精简行政审批流程;继续取消开发区收取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健全长效服务机制和解决问题分工负责制,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公用事业 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10年,江北区块继续推进东一变、Ф1600原水管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元东变、上沙变线路建设,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江东区块完成2个开闭所及4条20KV高压线建成通电,110KV丰乐变、中心污水泵站开工建设,配套工程取得突破。开发区日供电能力达163.1万千伏安,全年售电总量35.04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60.5万吨,全年总售水量7382.62万吨;供热能力每小时1060吨,年用汽总量652.76万吉焦;供气能力达每小时22917立方米,年供气总量4728.05万立方米。 交通运输日益便捷。优化完善区内外公交、小区巴士、出租车及公交自行车“五位一体”公交网络体系。2010年延伸B1快速公交至沿江区块,新开通南半环、北半环等四条线路。优化开发区至前进工业园区、北部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等四条公交线路。实施公交候车亭改善工程,完成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74处。建成开发区公交慢行系统,建成首批41处公交自行车服务点,投放公交自行车1300辆。截止2010年末,共有城市公交营运线路32条,营运公共汽车数653辆,年客运总量达到5741.4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29%、7.40%和38.90%。 通信能力继续提升。国际互联网的出口带宽达到100GMBPS,线路总容量达到47.91万线,线路开通总容量18.06万线,电话设备总容量和开通容量分别为15.03万门和10.20万门,宽带设备总容量和宽带设备开通总容量分别为15.61万门和8.51万门,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受速递业务有力拉动,邮电业务增长较快,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2818.9万元,同比增长54.78%。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环境品质化”战略,大力改善区内环境。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启动“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开展景观提升工作,全年种植大树6000棵,新增绿化面积47.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288.2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37.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0%。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全年共有3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10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2%和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0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2天的历史最高水平,环境品质显着提升。开发区获批为全国首批两个“国家低碳产业园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