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洪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354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34人。农业技术人员5069人。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77件。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32件。 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3所,专任教师3745人,在校学生59014人,其中女生28777人,高中生2075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6%;小学110所,专任教师4096人,在校学生76438人,其中女生3625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411人,在校学生17834人;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28286人。 卫生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2个。其中医院42个,拥有床位2438张;防治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6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4人,执业(注册)护士1191人。 文化文化事业发展健康繁荣。2010年,通过深入挖掘艺术资源,广泛搜集生活素材,创作多部曲艺作品,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吴家锣鼓鼓乐演奏《凤翔洪泽湖》、马军波创作的歌曲《点红》获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天岗锣鼓艺术团在江苏省农民鼓乐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天岗锣鼓参加北京市龙潭庙会锣鼓展演获金奖。我县选手马春梅、蔡传银在“中豪国际星城杯”宿迁市首届中老年人声乐、器乐大赛中分别获得声乐、器乐一等奖,俞祚尧获声乐二等奖,崔世民、轩辕跃、杨可、朱素权获优秀奖,泗洪文化馆获组织奖;宿迁市首届“独生子女器乐大奖赛”,我县选手陈泽群的二胡获金奖,张光伟获银奖,许一凡、王思尹获优秀奖,县文化馆获组织奖;吴家锣鼓在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意奖”。泗洪县曹庙乡武岗村夕阳红农户演出队,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 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7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2.0%。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成立了县网球协会,全县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的单项体育类协会达14个、体育俱乐部2个。上报并获批70个行政村建设健身路径。上塘体育公园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全民健身工程示范项目”。参加2010年“迎新春”华东二省一市摩登舞拉丁舞友好联赛,分别摘得少年A组、少年B组、少年C组第一名;参加市羽毛球比赛,首次夺得女子单打冠军;门球队在市老年人门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市第二届西楚文化节举鼎比赛中,获得75㎏以下级第一名;在省十七届运动会上,我县取得了1金、1银、3铜,总积分138.75分的较好成绩;县跆拳道队参加省首届大众跆拳道锦标赛,获得少儿女子组38公斤级第一名、30公斤级第三名;县武校队获香港“‘獬豸杯’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和3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县女子足球队参加省第十四届“省长杯”女足比赛,获第七名;参加全省青少年县级田径比赛,获得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好成绩。成功承办了江苏省县(区)门球比赛和省十七届职工部羽毛球比赛。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城市化步伐加速推进。围绕建设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加快了新兴中心城镇建设步伐,多条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到位。县城区亮化、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年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0%。住宅小区建设日新月异。全年共开工建设住宅小区14个。 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和烟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县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1391万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701万元。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迄今唯一升格为“国家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93.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66.63平方公里。保护区拥有鸟类19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鸟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鸟类13种。浮游植物165种,浮游动物91种,高等植物81种,底栖动物76种,鱼类67种。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各种鸟类1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珍禽包括大鸨、天鹅、灰鹤、鹭等10种以上。全县已建成29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户数293101户,总人口1017077人,其中女性494388人,非农业人口33505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20.65‰,死亡率13.13‰,人口自然增长率7.52‰。男女性别比105.7(女=100),比上年提高0.5。全县计划生育率97.6%。城镇人口比重为36.5%。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在岗职工3.84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095元,比上年增长18.9%。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3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26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30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25元,比上年增长13.2%。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200元,比上年增长19.2%。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1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32.9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扩大了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和培训覆盖面。2010年,全县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057.1万元,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665.6万元。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2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7.7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837张;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0505人和46072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5353人。 注:1、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