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29 宿迁市泗阳县统计局

2010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切实做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县(市)排名中靠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在全省50个县(市)名列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名列第二。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发展指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2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73亿元,增长15.4%,是“十五”末的2.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252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4202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7:32.2优化为19.4:48:32.6,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0.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县GDP年均递增14.7%,比“十五”期间快2.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幅图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图

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的目标相比,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和均量明显偏低,工业基础仍显薄弱,服务业相对滞后。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农业总产值37.91亿元,增长1.2%;林业总产值5.57亿元,增长2.8%;牧业总产值8.72亿元,增长6.9%;渔业总产值10.68亿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3亿元,增长1.8%。

粮油面积稳定,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1.2万亩,增长2.3%;油料播种面积7.46万亩,比上年减少1.05万亩;蔬菜瓜果类面积27.35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56.97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总产24.93万吨,减产0.6%;秋粮总产32.04万吨,增长5.4%。分品种看,小麦总产24.46万吨,减0.2%,亩产376.7公斤,减3.4%;水稻总产25.19万吨,增长1.4%,亩产525.5公斤,增长2.1%。

畜牧业在起伏调整中增长。年末生猪存栏20.62万头,增长12.7%;全年生猪出栏42.6万头,增长6%。年末家禽存栏380万只,增长8.4%;全年家禽出栏820万只,增长8.6%。

农村工作持续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年规模流转土地10.3万亩,生猪、蚕桑、奶牛三大产业合作联社组建运行。修建85座农桥,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通过省级验收,众程灌区三期改造工程全面竣工;220千伏刘桃园变、110千伏北庄变投入使用;复垦开发整理土地2.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1万亩;家电下乡累计补贴2319万元,现场兑付率100%。全年投入脱贫攻坚资金6532万元,发放小额脱贫贷款1.41亿元;20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11个乡镇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围绕“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聚集新兴产业,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到201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6家,比上年净增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3.35亿元,增长26.5%,是“十五”期末的4.86倍。

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全县的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电器照明等传统产业总量继续扩大,在工业经济中仍然占居重要地位。三大传统产业共实现总产值123.13亿元,占规模总工业总量的63.4%,增长25.2%。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实现总产值68.34亿元、42.05亿元、12.74亿元,分别增长24.6%、26.9%、29.1%。新能源、电子电器、绿色包装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实现总产值16.8亿元,增长291.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5倍,绿色包装产业增长35%,电子电器产业增长180%。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改变我县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招商引资为工业注入新活力。全年共引进项目301个,协议总投资达347亿元。当年已投产达效项目45个。新引的许村家纺、明宇电器、恒浩达服饰、荣达光电、凤凰科技泗阳工业园等项目总投资都在3亿元以上,增强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94亿元,增长26.9%,实现利税17.55亿元、利润13.7亿元,分别增长36.5%和35.6%。总资产贡献率19.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4.5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建筑业稳步增长。年末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6家,比上年净增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亿元,增长29.7%,工程结算收入41.08亿元,增长3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8.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4.6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7.9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48亿元,增长20%,其中,城镇完成95.68亿元,增长17.5%;农村完成21.8亿元,增长3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2.5亿元,下降1.8%;第二产业完成82.6亿元,增长36.7%,第三产业完成32.38亿元,增长21.2%。

新项目单体规模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238个,比上年减少23%,每个项目的计划总投资为7400万元,比2009年增加3570万元,增长96.4%,新开工项目数量虽然减少,但单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当年增加29个,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凸现。

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完成工业投资80.74亿元,占总投资60.7%,增长40.8%。制造行业(不含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中,纺织、木材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完成投资额占到全县制造业投资的七成多。江苏明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晶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晨电太阳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电气产业大项目落户我县,带动了工业投资结构变化。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25亿元,增长21%;房屋施工面积130.5万平方米,增长38.54%;商品房销售面积129.3万平方米,销售额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