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22亿元,较上年增长23.1%。其中,城镇投资63.72亿元,增长17.6%;农村投资9.38亿元,增长27.6%;房地产投资24.13亿元,增长38.0%。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国有投资20.17亿元,集体投资3.05亿元;私营企业投资32.17亿元,占500万元以上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的比重达44.0%。在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2.06亿元;工业投资41.6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57.0%;第三产业投资29.3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0.2%。 五、交通的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投入16亿元,实施160个工程项目,涟水机场顺利通航,圆了全县人民的飞天梦;省道326、327建成通车,235正在快速推进,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开。全年完成增加值5.08亿元,较2009年增长17.7%。全县公路总长度达到2089公里;航道通航里程176公里;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4460辆,比2009年增加7832辆;其中私人汽车18785辆,比2009年增加6388辆。 邮电通信能力稳定提升。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1131万元,增长47.2%;年末电话用户达到49.76万户,比年初增加11.9万户;其中本地电话用户16.05万户,比年初减少5.81万户;移动电话33.71万户,比年初增加17.7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0725户,比年初增加5577户。 六、贸易和外经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亿元,较2009年增长16.2%。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24亿元,增长17%;乡村零售额19.29亿元,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34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5亿元,增长24.9%。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28.86亿元,同比增长29.7%。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签三资项目18个,比2009年增加10个;合同利用外资20000万美元,增长149.7%;实际到帐外资10007万美元,增长66.1%;外贸进出口总额12849万美元,增长27.2%;出口总额11098万美元,增长35.3%。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2.58亿元,较上年增长41.0%。其中上划中央8亿元,增长3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8亿元,增长40.4%;养老保险收入3.09亿元,增长36.9%。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财政支出29.38亿元,增长33.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04亿元,增长32.4%。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4亿元,增长17.2%;教育支出6.62亿元,增长16.9%;科学技术用支出0.48亿元,增长6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82亿元,增长48.1%;医疗卫生支出1.85亿元,增长13.4%;环境保护支出0.47亿元,增长43.6%。 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度增长。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2.09亿元和72.87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7.5%和4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83亿元,增长23.5%。全年资金投放283.33亿元,比2009年增长22.8%;资金回笼283.45亿元,比2009年增长22.8%;净回笼1183万元,比2009年减少89万元。 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投入10亿元,建成涟水中学新校区、红窑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幸福里校区和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幼教楼,县职教中心、第四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14.68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6.37万人,小学生7.0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5.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8.0%。全县拥有专任教师8339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935人,小学专任教师3968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普通高考二类本科达线总数突破3000人,占全市三分之一,高考主要指标连续9年列全市第一,为清华、北大输送了优秀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考评验收。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7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在全市率先实行参合农民持卡就诊、刷卡结报,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结报,全年共为52万人次补偿1.1亿元;对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启动总投资3亿元的县医院北院建设;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县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97个,拥有病床1762张,卫生技术人员3775人,其中执业医师855人,注册护士803人,卫生防疫人员44人;每万人拥有病床16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9.7%,比2009年上升0.6个百分点。 文广工作繁荣发展。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管理,举办农民读书节和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160场,放映电影3500场;编印《古今咏涟诗词选》、《安东墨缘》,出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涟水资料汇编》;成功举办中国(涟水)·首届中华缘文化节。 体育工作再上台阶。组织开展涟水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获得6枚金牌,我县被省表彰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体育强县”。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人口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成功创建“十一五”省人口计生发展先进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09.35万人,比2009年末增加0.8万人,增长7.4‰;年末常住人口为85.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66万人,乡村人口52.32万人。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认真落实改善民生举措,新农保参保30.58万人,征缴基金3549万元,为11.1万名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为1100名重残人员发放护理补贴;投入4300万元,改善8.9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投入3000万元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投入9800万元建设经济适用房338套、廉租房100套、公共租赁房420套;建立资助贫困学生长效机制,发放困难学生资助金6267万元。。年末城镇三大保障覆盖面达到94.3%,比2009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4.3%,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为98.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为90.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392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0042人。 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289元,比2009年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6元,比上年增加173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91元,比上年增加878元,增长15.1%。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6%,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6.4%,比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3.6分,高于全面小康标准3.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