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淮安确立建设长三角北部地区中心城市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新定位、站在清河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地区商贸名区的新起点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功能核心区,狠抓“一城两区两带”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帮扶工程,全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目标综合考核获得“三连冠”,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水平 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增加值0.03亿元,比上年下降40%;二产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10.3%;三产增加值40.18亿元,增长17.1%,经济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1:26.2:73.7转变为0.1:25.0:74.9,二产下降1.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生产总值52525元,首次突破7000美元,达到7690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全区地理面积30.5平方公里,共有6个街道,1个乡镇街道级办事处,28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村居合一)。 工业发展质效明显。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1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总额3.36亿元(利润1.92亿元、税金1.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22%和25.4%,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增加值率27.7%。 全区2009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新增8户,净增4户,年末实际57户,全年完成产值2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34.4%。产品销售收入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税总额2.02亿元(利润0.86亿元,税金1.16亿元)。亿元以上企业7户,旺旺食品、百隆色纺、江苏金象、正大清江制药等成为全市行业龙头企业,亿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98亿元,利税1.43万元,分别占规模上工业51.6%、70.8%。产品产销率为96.8%,规模工业增加值为6.45亿元,增加值率为24.6%,资产总额为21.14亿元,负债总额为12.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2%。 在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中,食品加工业产值7.39亿元,纺织服装业产值4.36亿元,纸品及文教用品业产值1.54亿元,医药化工业产值3.93亿元,金属及设备制造业产值3.15亿元,机电及机械制造业产值5.48亿元,其他0.4亿元。 服务业发展势头持续良好。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9%,服务业入库税收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0.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99.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6.8%。全区共有成型市场35个,全年交易额达66亿元,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娱乐、房地产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服务业门类比较齐全,交通、商贸及物流、住宿餐饮、房地产及物管、休闲娱乐、居民服务、计算机软件、证券典当、担保及中介服务、租赁、法律、规划设计科研服务、公共管理等门类不断增加,提高了对驻区单位及居民的服务质量。沃尔玛、必胜客、奥特莱斯、华润苏果、红星美凯龙等国内国际商贸品牌竞相入驻,清河知名品牌集聚度已跃居苏北五市中心城区第一,初步奠定苏北商贸第一区的地位。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1%。。在清河工商分局登记的年末全部内资企业200户,注册资本1.8亿元;私营企业2745户,注册资本15亿元;个体工商户12804户,注册资本9.19亿元。新增私营企业650户,新增注册资本5.1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395户,新增注册资本2.13亿元。 财政保障能力得到增强。200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4.0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8亿元,社保基金收入1.03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17亿元,上划中央四税2.75亿元,分别增长40.3%、33.5%,53.8%,492.8%,17.8%。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街道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年街道累计组织财税收入4.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29.2%,六个街道全部建成资产收益楼,为街道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区实现财政总支出9.01亿元,增长54.5%;一般预算支出7.21亿元,增长43.9%;基金支出1.8亿元,增长119.5%。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困难,如发展空间不足、体制机制约束、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二、投资、消费与出口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中央新亚国际购物广场、万达购物中心、淮海第一城、国际汽车博览城、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生活广场、旺旺食品工业园、百隆色纺工业园等一批超1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加速建设。全区列入统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完成投资2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区列入统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5户,完成投资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8%,施工面积234.34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78.53万平方米。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批发业7.07亿元,下降0.8%;零售业45.07亿元,增长27.5%;住宿业.75亿元,增长120.6%;餐饮业6.28亿元,增长4.3%;其他零售1.1亿元,与上年持平。市场成交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农副产品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外向型经济取得显着成绩。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实际到位资金28.5亿元。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8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57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企业净出口总额163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对外营业额7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大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用地紧、拆迁难等问题仍然制约部分重点项目和旧城改造的推进速度。 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2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79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6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891元,比上年增长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