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港闸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6 南通市港闸区统计局

七、核心区建设

编制完成《核心区项目整体开发规划》,成功举办北翼新城核心区发展论坛,与南通楼市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合作发行《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区特刊》,核心区知名度显着上升。

第六人民医院、北城中学等公共配套项目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尚海城、嘉御龙庭、北城一品等中高档商住项目顺利开工;绿洲假日大酒店主体全面封顶;港务物流、国税大楼、鸿鸣商务中心项目取得进展;南通华强城市乐园和万科城两个知名品牌顺利落户核心区。

长华路正式更名为“北大街”,外环北路更名为“江海大道”;静海大桥、江海大道和通宁大道高架、长华路西侧道路等工程开工建设。长华路两侧绿化以及秦灶河、幸福竖河整治工程顺利竣工;草场河整治工程进展顺利。

八、财政

全区一般预算收入191852万元,增长31.8%。其中增值税42350万元,下降12.2%;营业税52884万元,增长61.9%;企业所得税26687万元,增长65.4%;个人所得税7340万元,增长50.0%;契税15843万元,增长131.8%;房产税5180万元,增长9.7%。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区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7179万元,增长12.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89万元,增长48.9%;教育支出19500万元,增长14.8%;医疗卫生支出3222万元,增长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各类普通中学6所,在校生3754人;小学15所,在校生9062人;幼儿园20所,在园儿童5565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培养省特级教师1名,引进省特级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首次承办国家级少儿五子棋锦标赛,获团体、个人双项冠军;2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消防教育示范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

全区规模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0.9%,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269968万元,增长80.2%,占规模工业投入33.1%。组织专利申请2882件,其中发明申请702件。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认定97项,争取省以上各类科技经费2390万元。获认定省科技创新型企业15家、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省自主创新型产品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8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孵化面积8万平方米,紫琅科技园、牛津科创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十、文化、卫生、广电和体育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十百千”工程,秦灶街道西安桥村“农家书屋”获省新闻出版局优秀“农家书屋”称号;积极开展全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新发现较有价值124处;民间文学“花子街”被列为市非遗保护项目,季德胜蛇药被列为全国非遗保护项目。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4个,其中医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所、卫生院4所、诊所卫生室医务室78所;床位202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9人,注册护士987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秦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级示范中心验收,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在全市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和就诊费用分别下降30%和33%。

新增有线电视入网用户12468户,完成3426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新建市级全民健身工程点6个、市级晨晚练健身点8个,越江社区率先通过省体育健身俱乐部验收。7人进入省专业运动队,6人参加省残运会,女子足球队省“十七运”成功摘金。顺利完成8个类别,44个年龄组1320个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样本有效测试数据采集任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为188172人,比上年末增长0.8%。全年出生人口1383人,出生率为7.38‰,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6:1;死亡人口1759人,死亡率为9.38‰,自然增长率为-2.0‰。城镇化率为67.8%。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1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10.6%(市区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4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18.5%。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4%。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1%。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话393部,家用电脑73台。

实施被征地农民回归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回保率达9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400元/月和280元/月。百岁老人长寿金补助标准提高至300元/月,五保供养标准较上年提高14%。募集机关事业单位爱心救助基金114万元。“968890”便民服务热线全面开通,免费为特殊服务对象安装“一键通”电话650部。3个公益性公墓及配套殡仪服务站基本建成。全区农村社会福利中心5家,床位514张,接收寄养320人;民办社会托老机构16家,床位656张,接受寄养318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实施城建项目86项,较上年增加18项,累计投入资金58.3亿元,较上年增加17亿元。开拆项目65个,拆除民房5668户、非居361家。204国道、长江北路等一批市、区重点道路顺利通车。江海大道、通宁大道快速化改造以及高店立交工程相继开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场施工,沪通铁路前期工作加紧推进。北城大桥顺利通车,静海大桥加紧建设。东港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稳步推进。南工房地块改造顺利完成,公园二、三村改造项目接近尾声,新工房改造全面启动;张謇广场、红楼保护开发等工程陆续开工。

实施绿化项目11个,长华路绿化、新华二村绿地等6个项目顺利完工,城市绿谷及配套工程、1895广场、南工房绿地、秦灶河绿化等项目加紧建设。绿化造林3323亩,建设公共绿地510亩,建设长江北路等绿色通道2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2个,绿化示范街道1个,绿化示范村2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02.4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29吨标准煤,下降16.2%。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1.8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4%,万元产值能耗0.81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7.9%;轻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62万吨标准煤、增长2.0%,万元产值能耗0.086吨标准煤,下降13.0%。

注:文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