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大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4 遂宁市大英县统计局

八、交通、通信、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10年汽车客运量255万人,同比增长78.3%;旅客运输周转量13681万人公里,增长61.5%,汽车货运量206万吨,增长111.9%;汽车货运周转量12152万吨公里,增长65.3%。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588公里,等级公路15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公里。路通乡、通村率均达到100%;境内火车站个数2个,铁路运营里程56公里。

通信行业持续较快发展。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188万元,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034万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068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1797户,农村住宅电话1320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0804户,互联网用户13804户。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9所,其中高完中2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36所,公办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中职校1所,民办职校2所,现有学生65541人,其中义务阶段学生50211人。小学专任教师总数163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总数207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女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5.9%。高中升学率71.5%。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培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试点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企业创新中心2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育企业2家,新增县级民营科技企业5家。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10个,培养农业专业大户100余户,新建农村专合组织等服务机构11个,吸收会员350人,开展培训500余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发放科技实用技术资料6万余份,共引进新品种45个,推广新技术28项。在河边星花社区建立核心示范区2200亩,引进双低油菜优质品种4个,带动引进研发新技术2项,开发新品种2个,辐射带动我县15万亩优质油菜规范化种植,年产双底油菜籽达3万吨,实现种植户人均增收150元。全县共申请专利18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12件,专利授权5件。

十、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了12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已建成的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配备了价值8万元的设施设备,为94个村建成农家书屋,各配套了包括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健康保健和文学名着等图书1500册。全年的体育经费投入达到30万元,体彩公益金投入8万元,筹集社会资金70余万元,开展社会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共20次。二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4个大项18个小项的比赛,获得了拳击项目乙组51公斤级金牌1枚、举重项目女子甲组63公斤级金牌1枚、田径项目男子甲组3000米第七名和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向省女子举重队成功输送了专业运动员1名。组队参加“2010年四川省首届跆拳道精英赛”,获青少年组41公斤级金牌1名,获儿童组38公斤级银牌1名,青年组73公斤级铜牌1名,对青少年喜欢的热点项目培训20000人次。三是田野考古硕果累累。目前我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点)703处(新发现文物点665处、复查文物点38处)。其中古遗址49处、古墓葬326处、古建筑213处、石窟寺及石刻2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90处。

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大英广电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50户,发展宽带数据用户2100户,名列全市第一;自筹资金100多万元用于全县广播线路设备的维修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广播畅通率达98%以上;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对外宣传尤其是上送中、省电台、电视台播出节目数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上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节目数量居全市第一,有3件创优作品获省人民政府一、二等奖,有22件作品获市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全市第一。全年被中、省、市电视台、电台采用的稿件共1100余件,其中被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播出17条,被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出61条。全年有线电视用户达11.2万户,新发展农村用户3050户。认真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村放映提前半个月超额全面完成3600场的目标任务,共放映3684场农村公益电影。

医疗和疾控事业全面进步。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数17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医疗网点盖全县各乡镇。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0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970人,医生562人。参合农民410928人,参合率91.43%;新农合补偿31.92万人次3882.93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农合监管体制,加强了基金监管,全年累计节约农合基金1000多万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0500份、免疫接种63111人次、儿童保健7398人次、妇女保健999人、老年人保健18936人、慢性病管理3460人次、重性精神病管理131人次、报告传染病354人次。完成4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任务,免费发放叶酸5981人次、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40066人次和为30名贫困白内障实施复明手术。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四苗全程94.29%,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91.43%、接种率97.14%;完成AFP病例任务,组织开展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以及流脑乙脑及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儿童相关疾病。免费治疗结核病319人,筛查率100%,转诊率100%,追踪到位率90.2%,系统管理率99.4%,治愈率98.2%;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及病人管理、检测咨询等防治工作;盐碘监测288件、尿碘监测100份。

十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面达标。初步统计,2010年全县排放化学需氧量2720吨、氨氮245吨、二氧化硫1970吨。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总额1.51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478万元。拥有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1个,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89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1%,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烟尘排放量22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22吨,氨氮排放量298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三废物质综合利用率100%。2010年12月3日,我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顺利通过省厅技术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