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大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24 遂宁市大英县统计局

大英县统计局

2011年3月21日

201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总体目标,努力提升工业县核心竞争力、提升旅游城整体品质、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提升新大英和谐指数,大英经济总体向好,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29448万元,增长15.4%,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183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22726万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0539万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78.0%和15.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21.4:58:20.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09139万元,增长19.5%,占GDP的5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2%,拉动经济增长12.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55234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69213万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84692万元,增长10.7%。

二、农业

2010年,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新建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和全国优秀农民转合组织-成都十陵禽业新建4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在蓬乐路沿线建成丘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绿色甜橙产业园区。全县新建特色高效农业基地4.5万亩,万头猪场4个,培育农业化龙头企业12家,生猪调出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是农作物稳步增产。2010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8万亩,产量27.04万吨,增长2.1%。油料作物面积11.83万亩,产量2.02万吨,增长7.5%;二是养殖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67.79万头,增长2.2%,牛出栏8300头,增长5.1%,羊出栏103000只,增长4.9%,家禽出栏552万只,增长4.8%,兔出栏175万只,增长5.9%。

三、工业

我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狠抓“四百工程”,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工业发展提速升位,其主导地位凸显。201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0.7亿元,增长49.8%,发展规模工业企业79户,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52.4%,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78.9%,拉动经济增长12.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9亿元,增长49.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9%;产品销售率99.9%,工业化水平达到52.4%,比上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我县正处于半工业化县水平。二是工业园区积聚增强,园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园区入驻企业103户,其中规模企业达到62户,盛马化工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过百亿企业,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工业发展目标考核一等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攻坚成效明显,发展后劲不断积聚,全县重点项目136个,实际开工128个,竣工71个,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其中机械、电子、新能源材料项目31个,引进项目个数名列全市区县第一,为我县转变经济结构奠定了基础。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69亿元,增长17.3%,其中更新改造投资28.1亿元,增长30.8%,房地产开发投资13.3亿元,增长84.7%。在全社会投资中,实施工业投资37.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3%。

五、旅游、贸经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10年,我县着力打造盐华寿乡旅游品牌,坚持科学规划,大力推动“一城两翼、三大组团”的“东方布兰桑”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东方生态博览园配套项目、卓筒井国际旅游度假小镇、蓬乐路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大园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48.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6.95亿元,增长19.1%。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项目,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2亿元,增长19.3%。出口总额3233万美元,增长54.2%。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5920万元(含各级次),增长6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总计39682万元,增长7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926万元,增长45.1%,其中税收收入12429万元,增长63.5%。财政总支出132258万元,增长19.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8049万元,增长12.7%。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年末全县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8963万元,增长2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36603万元,增长16.6%。各项贷款余额304219万元,增长31.3%,其中工业贷款111349万元,增长49.2%。农业贷款86962万元,增长16.5%,商业贷款23254万元,增长8.2%。

七、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2元,增加1604元,增长14.4%;人均消费性支出9722元,增加1117元,增长13.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增收759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恩格尔系数达到44.65%,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44.39%。

城乡就业培训稳步推进。全年截止11月20日,城镇新增就业4415人,再就业176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6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24人,建立高效毕业生见习基地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培训农民工12645人,在岗培训5600人,品牌培训670人,城乡劳动力培训385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750人,创业培训525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1850人。

社会保障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5033人,覆盖率80%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7021人,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76188人、失业保险5500人、工伤保险10103人、生育保险705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9618人,征收各种保险费3.4亿元,支付各种保险待遇2.4亿元。失地农民参保6604人,其中超龄人员52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