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大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发展步伐,加大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90689万元,增长16%,增速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01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44262万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99417万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75.7%和1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16元,增长15.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30.50:46.90:22.60调整为29.96:49.78:20.2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70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占GDP的5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5%,拉动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59132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63万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55250万元,增长11.1%。 二、农业 2008年,坚持以农村“八项工作”和“四村一园”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各项补贴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运行平稳。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8年,巩固和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13万亩,优质定单产品生产31万亩,新发展经果林和蔬菜3.5万亩,新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24个,实现土地流转6.1万亩,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9个,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8557万元,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70673万元,增长2.9%;林业产值7399万元,增长7.6%;畜牧业产值170709万元,增长5.4%;渔业产值9392万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4万元,增长1.7%。农村经济结构为27.33:2.86:66.02:3.63:0.15。 农作物稳步增产。2008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56万亩,产量25.92万吨,增长3.2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57万亩,产量5.24万吨,增长3.84%;水稻面积10.74万亩,产量6.48万吨,增长11.9%;玉米面积18.08万亩,产量6.77万吨,增长9.14%;洋芋面积2万亩,产量0.6万吨,增长4.34%;红苕面积8.35万亩,产量3.9万吨,下降14.31%;油菜面积10.98万亩,产量1.73万吨,增长6.41%,棉花面积4.94万亩,产量0.33万吨,增长1.42%;大豆面积12.27万亩,产量1.81万吨,增长21.42%;蔬菜面积3.86万亩,产量6.43万吨,增长66.32%。 养殖业快速发展。2008年,新建存栏1000头以上的“零排放”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5个,新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村9个,原生态种鹅场6个,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62.75万头,增长9.1%;牛出栏0.75万头,增长8.4%;羊出栏9.4万只,增长38.9%;小家禽出栏502.49万只,增长4.6%。全年肉类总产量60666吨,增长9.1%。其中:猪肉产量43918吨,增长8.9%;牛、羊肉产量4415吨,增长25.1%;禽肉产量10839吨,增长5.6%;禽蛋产量14614吨,增长21.0%;水产品产量7436吨,增长7.3%。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38.08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6.3万亩,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达到9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44%;退耕还林面积14.61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4.6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7.1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500亩,其中经济林8000亩,荒山绿化3000亩;完成林木采伐12003立方米,其中,商品林采伐4803立方米,农民自用材采伐7200立方米;完成森林管护17.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91万亩;新增配套荒山造林3000亩、公益林4500亩,新增经济林木3600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9万亩,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达到4480万立方米/年,建成水库总库容量6960万立方米,石河堰273处,畜水容量1326万立方米,排灌机械保有量19300千瓦/349台,排灌面积10万亩,年末拥有山平塘1791个,畜水容量748万立方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增长11.8%。全年农村用电量3920万千瓦小时,增长7.8%。全年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新增提引蓄水能力53.3万方。全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850口;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02万亩;实施新村扶贫工程7个,解决特困人口温饱600人,改善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4000人。 三、工业 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大英始终坚持以“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工业发展提速升位,其主导地位凸显。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95亿元,增长52.8%,发展规模工业企业57户,实现产值92.5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2.7%,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近50%,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76.05%,拉动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亿元,增长58.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42.1%;产品销售率99.9%,增长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04.6,比上年提高112点。工业化水平达到43%,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县以项目年为载体,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四百工程”稳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8年,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投产规模企业3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88.8%;全县化工、纺织两大产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92.7%;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13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91.5%。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市场竞争力增强。面对金融危机,采取稳妥措施,增加技改投入,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抢占市场,实现危机下的产业革命,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08年,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52.5%,争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市级知名商标3个。以盛马化工为依托,培育壮大现有石化产业;以久大蓬莱盐化5户企业为链条,开发下游产品;以现有23户纺织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发高档织布、高档面料、高档服装产品;以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为龙头,发展西部光伏、机电、生物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