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大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4 遂宁市大英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增长62.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58%,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7.5亿元,增长41%,拉动投资增长26.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1亿元,增长121.83%,拉动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项目投资38.4亿元,增长50.0%,拉动投资增长42.9个百分点;农户投资2.8亿元,增长79.8%,拉动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04亿元,增长116.3%;第二产业投资24.67亿元,增长109.9%;第三产业投资18.58亿元,增长28.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8.5:52.2:39.3。从投资形态看,基本建设投资27.2亿元,增长53.7%,拉动投资增长31.8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1.2亿元,增长52.5%,拉动投资增长12.9个百分点。从城乡划分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3个,增长45.8%,完成投资39亿元,增长63.5%;乡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亿元,增长58.7%。

房地产建筑业平稳发展。房地产建筑业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我县有房地产企业18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0.64亿元,当年施工面积56.1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3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1.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13.3亿元。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30.1%,

五、旅游、贸易、外经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我县着力改变旅游景点单一局面,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延长国际观光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整体品质,旅游“六大要素”协调发展。卓筒井国际旅游观光旅游区正式对外营业,郪江漂流园初步建成,东方农业科技观光园建设加快,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正式启动,中国死海创建国家级5A景区有效推进,全年接待游客179.1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增长22.7%。因受四川汶川地震影响,中国死海接待游客70万人次,同比下降40%,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0.86%。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增长21.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城零售额8.42亿元,增长22.1%,县以下零售额10.6亿元,增长21.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18.2%,零售业零售额12.6亿元,增长2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亿元,增长24.8%,其他行业零售额1.3亿元,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1.5亿元,增长19%,集体经济零售额1.2亿元,增长21.9%,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4.1亿元,增长22.1%,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2.3亿元,增长20.1%。2008年,实现最终消费26.86亿元,增长11.3%,占GDP总量的54.7%,其中实现居民消费22.71亿元,占最终消费的84.5%,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38.8%,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成绩显着。2008年,我县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创新,保障要素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实际签约项目91个,完成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4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4亿元,增长47.2%;重点开工建设项目60个,竣工项目33个,编报项目272个,争取资金4.45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1460万美元,同比增长243.5%;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7.03万人,增长3%,实现劳务收入9.9亿元,增长13.8%,其中输出境外劳动力3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人民币916万元,增长29%。

六、交通、通信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年末县、乡、村三级公路323条,公路里程10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15公里,高速公路27公里。按区域分,县乡两级公路23条,公路里程307.6公里,村级公路300条,公路里程748.8公路,全县公路通乡、通村率均达到100%;境内铁路运营里程3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93公里,消除断头公路30公里。2008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7174万吨公里,增长12.6%,其中汽车货物周转量6951万吨公里,增长7.2%;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8266万人公里,增长13.2%。

通信行业持续较快发展。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475万元,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6237万元,增长8.2%,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7033万元,增长6.5%,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0815户,同比下降21.8%,其中城市住宅电话7759户,减少2.3%,农村住宅电话17772户,减少1.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0000户,增长29%,互联网用户6226户,增长3.6%。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9639万元(含各级次),增长4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总计20024万元,增长99.7%。在地方财政收入总计中,基金收入10880万元,增长1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44万元,增长46.4%,其中税收收入4480万元,增长15.9%。财政总支出98761万元,增长6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890万元,增长66.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24万元,增长29.2%;教育支出13291万元,增长6.6%;社会保障支出11623万元,增长5.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0781万元。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年末全县拥有金融机构8家,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6727万元,比年初增加94022万元,增长17.3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25907万元,比年初增加70663万元,增长25.7%,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90元。各项贷款余额168273万元,比年初增加27724万元,增长19.7%,其中工业贷款55412万元,比年初增加9067万元,增长19.6%;农业贷款57781万元,比年初增加5540万元,增长10.6%;商业贷款20637万元,比年初增加6150万元,增长42.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7135万元,比年初增加2843万元,增长19.8%。年末存贷比例由上年的100:42.23调整为本年的100:39.4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年年末小学38所,专任教师1725人,在校生数29741人,其中女学生14185人;普通中学25所,专任教师1950人,在校生人数20918人,其中女学生108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77.9%,高中升学率34.9%;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了7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5%;2008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1114人,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全部免除61764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春秋季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生活费12789人,补助资金847万元;春秋两季共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560人就近入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1-2年级农村学生3606名,资助资金54.09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246人;县中职成功创建为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参加四川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9件作品获省奖,1件获国家级二等奖,县教育局获省级科技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