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4 广元市剑阁县统计局

工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完成投资8000万元,水、电、路、堤、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聚集效应日益显现,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对企业和项目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六有”标准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入园,全年入园企业19户,累计28户,已投产12家,园区4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96亿元。投资3.98亿元的川煤广旺集团日产2500吨水泥项目已点火试运行。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增长35.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2亿元,增长37.9%。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在灾后恢复建的强力推动下,固定资产成倍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57.62亿元,增长152.5%。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5.02亿元,增长37.5%;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6.67亿元,增长37.1%;更改投资8.15亿元,增长38.1%;其他投资0.2亿元,增长47.9%。农户投资31.02亿元,增长6.7倍,占投资总额的53.8%,拉动投资增长118.4个百分点,是推动全社会投资成倍的重要力量。

房产开发投资持续升温。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58亿元,增长157.0%,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174.3%。商品房销售面积15.98万平方米,增长297.1%。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5.83万平方米,增长389.8%。商品房销售额3.15亿元,增长413.0%。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个,投资总额12.88亿元,到位资金12.7亿元,增长23.1%;当年新引进项目29个,到位资金5.99亿元。工业招商实现历史性突破,项目个数达42个,占总量的70%,涉及机械制造、服装、建材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工业项目到位资金6.32亿元,增长39.2%。当年引进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26个,到位资金6.7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个(含亿元项目),到位资金2.4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74亿元,增长12.1%。与黑龙江省在旅游、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引进黑龙江企业4户,已开工建设1户。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建设成效显着交通建设投资3.29亿元,增长73.3%。剑门关隧道、剑南路改建、剑昭旅游公路和翠云廊改线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并已投入使用,喻马路、高江路、长岭大桥、竹下路、清江河沙溪坝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国道108线剑门关至翠云廊和省道302线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工;老城交通改建项目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通村水泥路120公里,通村泥碎路43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5个;龙江大道开工建设,西成客运专线剑阁站前期工程正加紧进行;完成通村公路55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5个和小码头2个。年末公路总里程2645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5493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763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7.2%、26.3%。

邮电通信持续发展。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增长10.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9428户,增长4.9%,其中住宅电话64853户,增长5.0%;移动电话254335万部,增长32.4%;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47.1部/百人,净增9.3部;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4229户,增加8016户。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快速回暖升温。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下乡补贴产品销售5200万元,规范打造农村连锁农家店260家,向上争取市场建设项目3个。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亿元,增长26.5%。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36亿元,增长25.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2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0.24亿元,下降8.2%;集体经济1.18亿元,增长23.5%;个体私营经济10.67亿元,增长28.8%;其它经济4.62亿元,增长2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8亿元,增长24.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55亿元,增长37.3%;其他行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3.7%。

旅游开发强势推进。抢抓“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剑门关蜀道旅游景区,景区完成投资1.92亿元。剑门关隧道、剑昭公路、游人中心停车场、剑门关古镇风貌改造、红星广场等已全面竣工,并成功举办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揭碑仪式和“红军纪念馆”开馆仪式;滚木坡主游道、金牛峡栈道、后关门栈道等即将竣工,剑门关关楼复建、索道迁址重建、4D电影院、仙云人家等项目进展顺利。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对剑门关景区的旅游配套工程建设。全县共接待游客52.6万人次,景区旅游门票收入57.8万元,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高效稳健。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和灾后重建资金需求拉动下,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创历史新高,从2月末起,全县新增贷款就已超过上年全年新增规模。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32亿元,增长56.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2.40亿元,增长42.1%。受股市、楼市回暖分流储源和消费较快增长的影响,储蓄存款增幅大幅回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0.13亿元,增长5.2%,回落36.2个百分点。农村个人小额担保贷款407.8万元,企业担保贷款2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违约率控制在20%以内。党政机关不良贷款清收完成2424.87万元,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构建诚信剑阁,全省首批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验收。

保险市场不断拓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625万元,增长15.2%。其中:财产险收入4075万元,增长53.1%;人寿险收入6550万元,增长4.6%。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金额2863万元,增长55.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113万元,增长71.6%;人身险赔付和满期给付750万元,增长23.4%。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科学稳妥调整学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将原有的30所村小学调整为21所,并撤销了5所九年制小学的初中年级。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3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82016人,专任教师4441人。普通中学43所,在校生43231人,专任教师2211人。其中:普通高中学校5所,招生5471人,在校生14295人,增加1174人;参加普通高考人数4494人,总上线3841人,上线率85.5%,高中教育质量获全市一等奖;初中学校3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在校生28936人,减少2597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7.6%。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县内中职招生2068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特殊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分别增加69、141人。青壮年非文盲率控制在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