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学技术事业稳步发展。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市专利转化项目三等奖1项,专利申请41件,位居全市首位,争取专利转化资金25万元;实施转化成果项目20项,推广农业优良新品种累计47.29万亩;向国家、省、市级申报科技项目17项,争取项目经费64万元。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统筹城乡科技行”五下乡科普宣传月和科普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科普知识培训,参训人员达11.2万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5万余份。预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提高2.0个百分点。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坚持舆论导向和“三贴进”,注重深度和广度,广播电视内外宣传取得新突破。全年播出《剑阁新闻》220期、2021条,在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稿件超过500条次,在省外卫视台播出27条,中央台播出6条;制作播出专题系列片12部,现场直播活动4次。有4件稿件获省级好稿提名奖、12件获市级好稿奖。整体推进“村村通”工程,完成756个点的建设;启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已完成下寺、普安8000户电视用户数字电视平移。完成了汉阳、木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广电配套建设。年内争取到广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近亿元,剑门关景区4D电影院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254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46万户,比上年增加5318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500户。广播覆盖率93.7%,电视覆盖率91.2%。 规范文化产业布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文化站57个;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6.3万册,增长65.8%。以公民素质教育示范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精神家园重建。成功举办“感恩自强”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全年创作发表感恩主题文艺作品182件,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积极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和“老区不会忘记”等大型文化、旅游促销活动和慰问演出200余场次,观众达50余万人次。大型文艺晚会《雄风剑门》获市一等奖;在农村巡回放映公益电影6468场,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激发了群众爱国爱家的热情,增强了全县人民全面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建设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启动了新县城广场文化活动,完成了10个中心镇文化站的建设;严格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有序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文物保护单位15处,抢险维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4处,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库藏文物修复工作,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市级3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快速反应,成功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结核病防治获全国先进表彰;荣获”四川省基本消除碘缺乏病达标县”称号。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卓有成效,无重大食品、饮水安全事故。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国农村中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全县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规范化管理进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1%,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卫生机构63个,实有病床1579张,卫生技术人员135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57个,病床730张,卫生技术人员943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完成了48个农民健身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新建老城门球和篮球场各一个;投资4197万元的新县城体育中心建设紧张有序推进。以群众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比赛、庆“国庆”运行会、机关系统运动会等16次,运动健儿在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气功项目比赛中,获团体一等、二等奖各1个,个人一等、二等奖各1个;获广元“女儿节”凤舟比赛第6名。 十、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87809人,比上年增加4345人,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607804人,非农业人口80005人;男性人口357035人,女性人口330774人,男女性别比为107.94:100(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常住人口58.57万人,增长1.7%。计划生育率92.1%,人口出生率9.19‰,人口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长率2.9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576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2470人,“4050”困难对象再就业6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农民工技能培训3.38万人。全年输出城乡劳动力2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职工4.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49万人。农村养老保险2.0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01万人。按月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救济金。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争取城乡低保和民政救助资金9154.5万元,享受城镇低保12935人、农村低保39582人,发放城乡低保4884万元。社会救济总人数达到138443人,农村医疗救助2089人次,城市医疗救助1085人次,救助金额845万元。资助30902名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907元,比上年增加3015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63元,增加1412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万元,增加329元,增长10.7%。 十一、社会秩序与安全 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启动“两所一庭”建设,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国庆”、“西博会”等安保维稳工作圆满完成,“7.16”抗洪抢险取得重大胜利。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破获刑事案件513件,查治治安案件875件;建立信访维稳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县长接待日制度,全面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40件(次)1367人,处理信访问题86件,化解突出问题25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类安全事故下降27%;坚持民主理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办结率100%;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卓有成效。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切实加强市场整治和监管力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纵深推进,违法广告、商标侵权、商业贿赂等打击力度和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的监管执法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维护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