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9户,劳务分包建筑企业7户,建筑业从业人员1.51万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房屋施工面积79.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61万平方米。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7%,拉动GDP增长个1.05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基本建设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吴家渡电站完成投资1.44亿元;县乡道路建设完成投资1.46亿元;梓州国际大酒店内外装饰装修及设备购置完成投资0.42亿元;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完成投资0.36亿元;县医院内科大楼完成投资0.33亿元;统一建设农村沼汽池完成投资0.3亿元。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47亿元,电力行业完成投资1.58亿元,交通完成投资1.65亿元,教育完成投资0.22亿元,卫生完成投资0.53亿元。年初确定重点基建项目40个,开工24个,完成投资9.86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受全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影响及房屋销售价上涨的利益驱动,我县房地产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4亿元,比上年增长85.7%,是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更新改造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4万吨猪肉罐头、5万吨食用酒精、5000万米服装面料印花、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物柴油、油封骨架和铝ATV车轮生产线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三台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村私人投资稳定增长。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我县清洁农村大行动的推进,农村掀起以建房和建造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全年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实现县以下的零售额25.12亿元,增长16.4%;实现县的零售额17.80亿元,增长20.1%。分行业看,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78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31亿元,增长23.0%。 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南路“云台观、妻江汉墓、鲁班湖”精品旅游项目的开工建设、梓州公园改造开放和县域近郊旅游、乡村旅游的强劲发展,促进了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8%,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县有星级饭店5个,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49个。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项目29个(按市政府规定口径,即市以外、50万元以上);到位资金1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6%。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07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4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2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5234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1275万吨公里。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90件(按一般程序口径统计),比上年减少114件,死亡49人,比上年减少1人,损失额达12万元,比上年减少54万元。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75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7545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6.9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2.6万户,农村住宅电话8.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8.4万户,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1.24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按全口径为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按老口径(含省分享35%)为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1.6%;按新口径(不含省分享35%)为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0%;上划中央“两税”收入0.73亿元。全县财政总支出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银行存贷差继续扩大。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65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37亿元,比年初增加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5%。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05亿元,比年初增加5.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2%。金融存贷差为43.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1亿元,增长18.8%。存款中,居民储蓄存款占82.2%,企业存款占11.3%,机关团体存款2.3%。贷款中,短期工业贷款占4.4%,短期商业贷款占15.1%,农业贷款占29.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成果显着。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612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342人;有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7个;落实攻关计划项目1项;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6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小学校283所,在校学生10.31万人,专任教师39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校100所,在校学生8.59万人,专任教师464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7478人,专任教师345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4.9%,高中升学率为55.0%。2007年我县普通高校报考人数为7466人,本科硬上线人数4074人,比上年增长3.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博物管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万册,镇乡都建立了广播站,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30万户,城区有线电视用户4.26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67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92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603人,其中医师767人,注册护士39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