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完成技改投资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城乡集体、农村私人及其它完成投资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6.4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1.79亿元,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0.34亿元。房地产新增固定资产9244万元。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面积9.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5%,商品房销售额0.98亿元,比上年下降4.1%。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商业经济稳定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趋升态势,商品购销两旺,商业经济稳定增长。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幅比上年高6个百分点。其中,县的零售额10.69亿元,增长12.8%;县以下的零售额16.70亿元,增长18.1%。实现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额21.3亿元,增长26.8%,增幅高出全县10.8个百分点,其零售额占全县零售总额的7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8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6.86亿元,增长26.5%,增幅高出全县零售总额增幅10.5个百分点。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旅游人数达93.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旅游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国际旅游收入达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3%。全县星级饭店4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46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09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23公里,村通公路395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1946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9236万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2047辆。

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电信业务收入1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19335户,增长40.0%,其中城市住宅电话29722户,农村住宅电话44214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5.3%和1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91600户,比上年增长18.0%,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3883户,比上年增长87.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显着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增长。200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2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8亿,比上年增长9.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29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基金预算收入2497万元,比上年增长266.7%。全县财政总支出5.29亿元,增长13.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03亿元,增长10.7%。当年财政供养人口26620人,比上年增加471人,其中:在职职工18666人,离退休职工7954人。

金融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30亿元,比年初增长1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33亿元,增长19.9%,占各项存款余额的88.2%。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03亿元,比年初增长5.4%。货币净投放1.19亿元。2004年全县金融存贷双增,金融运行正常,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100.82亿元,比上年减少12.32亿元;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67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2470万元,比上年下降0.2%。

八、教育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年末全县有小学校362所,在校学生127392人,专任教师4104人。普通中学87所,在校学生93197人,专任教师4545人。2004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99.9%,初中招生23069人,高中升学率41.7%,高中招生7348人。2004年普通高校报名5495人,本科硬上线2985人,比上年增长33%,居全市各县(市.区)榜首;本科硬上线率、万人比、重点本科上线人数、600分以上特优生人数雄居全省百万人口大县第一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生活不断充实。镇乡都建立了广播站,全县广播已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新增77个,已达到926个,占全县936个村的98.9%。到2004年底已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7.4万户,比上年增长12.4%,县城区有线电视用户3.2万户,比上年增长3.2%,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2004年初在新落成的三台体育中心成功举办了“春满三台.同唱一首歌”大型迎春文艺、焰火晚会,到场观众二万余人。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0余场次。

城乡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3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226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90人,其中医生1113人。

体育事业取得成绩。踊跃参加全民体育锻炼,群众体育丰富多彩,武术培训更是一朵奇芭。全年体育竞赛人口1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6%。涌现出一大批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参加县内外各种体育比赛中均荣获了团体、个人好名次,锻炼和发现了体育苗子,向各类体育大专院校输送了体育优秀人才123名。武术学员参加省武术散打拳击锦标赛获银牌2枚,铜牌5枚,4个第四名;武校教练段启林获香港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金奖。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运行状况的好转,城乡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需求继续扩大,购买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1223万元,比上年增长0.3%,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9770元,增长6.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873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5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纯收入达到2835元,比上年增加380元,增长15.5%。城镇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食消费已不是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点,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衣着消费比重增大。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30元,增长6.7%,其中食品支出2035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5元,增长16.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157元,增长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