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2004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丘区试点为契机,以实施“三个30万”工程为重点,以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努力克服许多不利因素影响,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新成绩,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同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年经济总量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创近五年来新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二产业增加值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5%、33.6%和34.9%。

物价总水平上涨。2004年,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农产品价格高走的强劲拉动下逐月攀升,到2004年10月以后,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下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比上年上涨5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5.3,食品价格指数114.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9.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004年我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值得欣喜和振奋。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清醒地认识到,一是我县经济还是低水平上的快速增长,总体质量还不高,部份工业企业运转还不够稳定,还必须做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难题,扶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二是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占全部工业经济的比重较低,工业富县任重而道远,需要做长期的努力和奋斗;三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部份群众生活压力增大,给扶贫济困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农业经济增幅创历史新高。200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可比增长11.2%。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均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中,因农产品价格上涨使总产值增长了16.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8.53亿元、1.60亿元、17.73亿元和1.13亿元,分别可比增长7.1%、10.0%、15.8%和11.7%。2004年农民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好事连连,是一个响当当的丰收年。

种植业稳定发展。农业生产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农作物全面增产。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8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2533公顷,荒山造林2000公顷。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878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5994公顷,森林覆盖率28.6%。全年木材砍伐量3984立方米,竹材砍伐量14.77万吨。幼林抚育4384公顷,成林抚育61967公顷,零星植树400万株,育苗109公顷。

畜牧业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畜牧业生产成为增长的重点,其发展之快,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在畜牧业的主要产品中,生猪、羊和家禽的出栏的增长速度均在两位数以上,使畜牧业总产值可比增长达到15.8%,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高出4.6个百分点。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8.16亿元,在一产业中的贡献率达52.4%,拉动一产业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在第一产业乃至全县经济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渔业生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调整水产品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扩大基地生产,促进了全县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自来水受益村229个,通汽车村936个,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实有水利工程9792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61909万立方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8687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604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0960公顷;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034万度。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年末农村从业人员73.87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43.39万人,比上年减少6.0%,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58.7%,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30.48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41.3%,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超过30万人。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2004年末乡镇企业总规模达26366个,比上年增加462个,增长1.8%;年末从业人员达79937人,比上年减少1866人。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1.40亿元,比上年增长0.6%,实现增加值7.91亿元,比上年下降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着提高。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增速和运行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9.1%。全县4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按价格紧缩法计算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达到30.7%。在产值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产品的市场销售良好,产销同步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显着提高。盈利企业盈利额3357万元,增长37.5%;亏损企业亏损额1465万元,增长14.7%;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1892万元,增长62.5%。亏损企业12户,增加1户,亏损面27.9%。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1997元/人(按工业增加值计算),比上年增加9249元/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0个,建筑业从业人员20594人,比上年增长7.3%,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816万元,比上年减少12.3%;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5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