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叙永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外贸出口工作加强。全年完成外贸出口42万美元,利用外资856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加速发展,运输能力继续增强。全年新建公路145.8公里,改建公路327.7公里。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257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万人61134/公里,增长24.2%,货物周转量25698万吨/公里,下降15.9%。年末全县有营运客车543辆7957客位、营运货车1450辆5420吨位。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894万元,增长2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7.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4.17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76.2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5.28亿元,增长19.1%。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9亿元,增长64.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增长44.0%,税收性收入比重75.02%,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契税分别增长29.9%、61.9%、55.5%、31.2%和49.8%。 支出结构更加合理。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15.38亿元,增长16.6%。财政支出继续向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和农林水事务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倾斜,分别增长3.9%、309.0%、12.8%、34.3%和33.2%。 金融支撑增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36亿元,比年初增加5.41亿元,增长1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44亿元,比年初增加3.37亿元,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19.97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增长48.9%,其中短期贷款7.15亿元,中长期贷款12.82亿元。 八、教科文卫和体育 教育科技事业稳定发展。切实巩固教育“两基”成果,狠抓人才培养工程,投资4738万元维修、改造校舍,新建校舍3.55万平方米,叙永职高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教育工作迎接省政府督导评估,取得好的成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完成4602人,高考本科上线480人,再创历史新高。投入32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择优选择了17个项目进行立项支持,申报国家专利项目11个。年末全县共有小学66所,在校学生6.35万人,专任教师260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3.71万人,专任教师1783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完善,已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155个。投资1000多万元的铁炉滩体育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124余场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721公里,安装光纤电视用户4.63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93.87%,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8235人次;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强力推进,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全面完工。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7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9个,实有床位1307张,卫生技术人员2184人,其中医生404人,注册护士38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等活动30余项(次),获得国际金牌1枚、国家级金牌1枚、第四名1个;省级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4枚;市级团体奖第1名2个、第2名1个、第3名1个。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投资6千万元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投资5千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4.02万吨/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8.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1%;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82.2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8.7%。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14起,下降3.4%;死亡人数38人,下降2.6%;受伤人数156人,下降3.7%;经济损失324万元,下降2.8%。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投入资金1.9亿多元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211示范工程”和城乡风貌塑造。切实开展“五乱”整治和“七进”活动,巩固提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大力实施县城环境改造;分4批逐步实施风貌塑造工程,目前,第一批321国道沿线乡镇风貌塑造已经完成,进入了验收阶段,新区及其余乡镇风貌塑造正强力推进。结合川南山区民居特色,编制了20个村庄规划,将生态旅游和民居建设有机结合,正在新建的民居聚居点突出了产业特色,凸显“绿色低碳”新农村,全县城乡风貌发生巨大变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71.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8万人。人口出生率12.48‰,死亡率11.15‰,人口自然增长率1.33‰。城镇化率达到26.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职工报酬较快增长。年末单位在岗职工数1.7万人,下降3.5%,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5万人,增长11.8%;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772人,下降48.7%;其他单位1466人,下降50.2%。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083元,增长11.4%,其中: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262元、事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299元、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46元,分别增长2.1%、10.5%和18.8%。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2.1%、20.3%、25.0%和12.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0265元,增长14.7%,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杂项商品服务支出增长迅速,人均分别支出4084元、1092元、899元、657元、998元、1093元和498元,分别增长11.4%、13.9%、29.4%、21.9%、19.7%、15.2%和20.0%。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39.8%,下降1.2个百分点。每百户县城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5台、电冰箱85台、电脑38台、空调器76台、移动电话14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