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坚持以“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克服春季雨雪冰冻、“5?12”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千方百计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2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784万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64612万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356万元,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9%、62.48%和26.43%;在全县经济增长15.2%中,一产业贡献了1.7个百分点,二产业贡献了9.5个百分点,三产业贡献了4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4:36.8:29.2,与上年比,二产业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828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4.1%,比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600万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70万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60万元,增长19%。民营经济拉动全县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全县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在惠民政策的激励和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驱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7239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212公顷,增长2.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273公顷,增长16.2%;水稻播种面积25914公顷,增长2.59%;玉米播种面积33981公顷,增长2.73%。全年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为75.5:24.5。全年粮食总产达到82.24万吨,增长6.51%。其中:小麦产量23.32万吨,增长8.31%;水稻产量20.46万吨,增长5.95%;玉米产量23.77万吨,增长6.45%;油料产量7.23万吨,增长21.86%;棉花产量197吨,减少36.25%;水果产量3.38万吨,增长7.09%。 林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13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9.08%,林业产值达287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畜牧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年出栏肥猪159.98万头,增长4.3%;出栏肉牛7.8万头,增长3.7%;出栏肉羊25.5万只,增长3.5%;小家畜禽出栏2954.7万只,增长6%;全年肉类总产量17.88万吨,增长4.5%;蚕茧产量5230吨,减少5.4%。 全年成鱼产量达到7820吨,增长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县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多措并举搞好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增速快,效益好的良好格局。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1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7711万元,增长32.5%。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比上年末净增29家。年产销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15家。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3127万元,比上年增长48.4%;实现利税33773万元,增长64.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9858万元,增长52.4%。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7.2%,比上年提高44.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6.4%,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6%,比上年上升9.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6次,比上年提高1.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全年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4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3.76%。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2.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新口径)完成284898万元,比上年增长76.98%。2008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6亿元,增长81.4%;第二产业投资8.32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7.57亿元(不包括农户私人建房投资),增长97.7%。全县完成工业投资83232万元,增长12.5%;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1085万元,减少4.4%。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1238万元,增长24.9%;商品房销售面积10.16万平方米,减少11.87%。全年农户私人固定资产投资101460万元,增长340.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438万元,增长32.8%。全年施工项目17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3个,建成投产项目85个。全县新增固定资产206450万元,增长48.4%。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运行良好。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2637.0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02.9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29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073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8857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0540户,下降7.43%;移动电话用户329175户,增长33.55%。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1878户,增长35.18%。 六、商贸、物价 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市场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484万元,增长22.6%。全年县以下的零售额282298万元,增长22.75%;县的零售额234186万元,增长22.42%。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4144万元,增长20.2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9586万元,增长23.6%,增幅比住宿和餐饮业高3.36个百分点;其他22754万元,增长19.62%。全年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365662万元,增长22.35%;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147531万元,增长2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