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旅游业健康发展。长江上游国际休闲度假区、沱江沿岸金山休闲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洞窝风景区投入运营,近郊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年接待国际国内旅游人数150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9.62亿元,增长18.8%。 六、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完成财政总收入87386万元,比2009年增长59.3%,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428万元,增长63.27%,增速比上年提高22.9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15.1个百分点,比市下达目标增速(30%)高33.27个百分点。其中罗汉、鱼塘、石洞、小市、红星、莲花池6个乡镇街均已超过16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3625万元,增长60.3%,非税收入5803万元,增长83.2%,一般预算收入从征收部门看,国税完成5067万元,增长35.9%;地税完成30068万元,增长64.0%;财政完成4293万元,增长106.2%。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3599元,增长39.9%;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9255万元,增长94.8%;上划省级收入12227万元,增长41.3%;政府性基金收入2877万元,增长566%。完成财政支出总额99951万元,比2009年增长43.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3660万元,增长39.4%;政府性基金支出6291万元,增长146.3%。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401万元,增长14.4%;教育支出21073万元,增长42.1%;医疗卫生支出9578万元,增长6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66万元,增长13.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15万元,增长79.8%。 2010年与2005年比较: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491.5%,年均增长527.1%,年均增长4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91.5%,年均增长4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517.1%,年均增长43.9%,其中,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的支出分别是2005年的6.08倍、12.31倍、8.21倍、6.71倍,分别年均增长43.5%、65.2%、52.4%、46.3%,社会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金融存贷快速增长。2010年12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64183万元,比年初增长2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4576万元,比年初增长16.5%。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6189万元,比年初增长39.1%,贷款余额增速比存款余额增速高15.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中:工业贷款49695万元,比年初增长36.2%,商业贷款42664万元,比年初增长132.2%,农业贷款110612万元,比年初增长27.4%,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9555万元,比年初增长326.2%。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校安工程”顺利实施,城北学校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民办教育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有幼儿园74所429个班,在园幼儿12849人;小学10所17个教学点441个班,在校学生22580人,毕业小学生4121人,招收小学生4154人;普通中学17所(完中4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2所)318个班,普通中学在校生17430人,中学毕业生5727人,中学招生5877人。3-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93%,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7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1%,15-48周岁人口非文盲率9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39%。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实现“优尖生数、本科上线数、重本上线数”三大突破,参加普通高考考生(含高职)1457人,本科上线率29.1%,实际录入高校的考生1079人,升学率74.01,%,比上年提高22.11个百分点。参加成人高考2174人,实际录取1108人,录取率51%。通过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有25人获得大学自考毕业证书。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2010年度,重大科技转化完成产值3.84亿元,实现利税0.58亿元。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实施省级科技项目4项,实施市级重点高新技术项目6项,年申请专利215件,授权72件。至2010年底共创建科技示范乡镇4个,新创建1个。 八、文化、体育、卫生 广播电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面扩大。积极实施广播影视民生工程,全年完成86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目标任务的123%,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875场,完成目标任务的115.7%。2010年底全区光纤有线电视用户67445户,新增3009户,入户率为65%,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可收到有线电视频道33套,数字电视频道75套;农村建有光接点128个,实现村村通光纤;共建有光纤干线271公里,电缆网线1776.4公里。农村(不含鱼塘镇街村用户)光纤有线电视用户19797户,新增750户,有线电视覆盖入户率35%,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371户,可收到电视频道33套。建成乡(镇)级广播室9个,农村有线广播村通率达100%;完成7个乡镇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可自办乡镇有线电视节目,全区乡镇标准化建设率达87.5%。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推进,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区图书馆藏书7.85万册,增加0.11万册,接待读者4.12万人次,增加0.88万人次。全区有文化经营户247家,其中:书刊报摊点23家,网吧21家,电子游戏98家,音像租赁及零售53家。全年开展文化艺术活动43场次,文艺创作工作成效明显,文艺创作作品获国家级金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1个;市级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展开,2010年,举办区级体育运动会7次,参加运动员1560人次,运动员在参加市以上比赛中获省级奖第一名3个、第二名12个、第三名10个;市级奖第一名25个、第二名20个、第三名31个。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区中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医技综合楼动工建设。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建成运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全区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25个,实有床位731张,有卫生技术人84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63人,执业助理医师114人,注册护士209人。每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士数均达到规定指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98‰,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3.05‰,比上年下降1.95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56%,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