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什邡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3 德阳市什邡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39亿元,同比增长49.3%,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0.9%。投资结构不断完善。工业投资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71.0%;制造业完成投资22.76亿元,同比增长53.6%;采矿业完成投资1.5亿元,同比下降6.8%。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到83.4万平方米,增长11.8%;房屋竣工面积34.9万平方米,增长1.2倍;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5.3万平方米。

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941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6.2%;完成投资292.6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98.3%,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奋斗目标。8.4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全面完成“六进村”工程,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18223套,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67所学校、25个医疗卫生机构、15个民政福利设施以及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电大楼等建成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明显提升。51个交通重建项目全部完工,38个水利基础设施和25个能源、通讯重建项目基本建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着增强。6个重建城镇中,红白镇已形成城镇主体功能,其余城镇框架基本形成,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北京对口援建工作胜利完成。

(五)贸易

2010年,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18.6%。

城市市场稳步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旺盛。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7亿元,增长1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16.4%。

分行业看,全市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28亿元,增长37.2%;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08亿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0%,上涨3.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7%,粮食上涨17.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3.5%,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3.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

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3357万美元,增长76.7%。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8782万美元,增长40.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094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

(六)财政和金融

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4.8亿元,增长3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亿元,增长37.6%,税收收入6.1亿元,增长31.2%,其中,增值税1.4亿元,增长3.9%;营业税1.4亿元,增长94.1%。上划中央级收入28.2亿元,增长16.9%,上划省级收入3.1亿元,增长36.6%。财政总支出55.7亿元,增长103.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1亿元,同比增长88.4%,其中,教育支出2.0亿元,增长5.9%;农林水支出1.2亿元,下降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亿元,下降28.9%,其中就业补助2757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41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553万元,农村社会救济支出563万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34.7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继续大于贷款余额。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9.2亿元,比年初增加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0亿元,减少1.4亿元,中长期贷款38.2亿元,增加15.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6亿元,增加2.3亿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42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00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1247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75050户,移动电话达到360439部。国际互联网用户37323户。

(八)教育和科技

全市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9089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17539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为74.5%,高中升学率为68.7%。全市小学专任教师1548人;中学专任教师分别1428人。

重点科技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申请国家专利108件,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77人,其中农业科技人员299人。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有序推进。完成17078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35个农家书屋和50个村级农村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7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较快恢复。市人民医院异地重建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2250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920人,卫生防疫人员65人。

(十)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

全年交通事故84件,减少16件;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一审)229件,增加52件,增长29.4%;犯罪人数312人,减少411人;民事案件发案数1553件,增加244件,增长18.6%。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0元,比上年增长16.6%,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13.2%。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6.5%和19.2%,转移性收入增长16.2%;人均消费性支出13830元,增长16.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27.8%,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42.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0.8%;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长72.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34.6%。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8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24元,比上年增长16.2%,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09元。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3平方米。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05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