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1-09-22 泸州市龙马潭区统计局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总产值5.45亿元,实现利税4200万元。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实施市级重点高新技术项目6项,区级项目4项;申请专利63件,授权29件,创建科技示范乡镇1个。

九、文化、体育、卫生

广播电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面扩大。2009年底全区光纤有线电视用户64436户,新增3200户,入户率为61%,同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比,可收到有线电视频道33套;农村建有光接点128个,实现村村通光纤;共建有光纤干线271公里,电缆网线1776.4公里。农村(不含鱼塘镇街村用户)光纤有线电视用户19047户,新增720户,有线电视覆盖入户率31%,比上年增加约2.3个百分比,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60户,可收到电视频道75套。建成乡(镇)级广播室9个,农村有线广播村通率达100%;完成5个乡镇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可自办乡镇有线电视节目,标准化建设率达56%。开展龙马潭区首届乡镇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比观摩活动,参加市第十七届乡镇广播节目评选,特兴、石洞、罗汉3个乡镇分获一、一、二等奖。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认真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天立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石洞花博园村成功创建为市级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莲花池宏达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区图书馆创建国家三级馆通过省级验收,区图书馆藏书7.74万册,增加2万册,接待读者3.24万人次,增加0.52万人次。全区有文化经营户255家,其中:书刊报摊点17家,网吧20家,音像租赁及零售94家。全年开展区、乡镇级文化艺术活动36场次,文艺创作工作成效明显。文艺创作作品获国家级奖2个、优秀奖3个;省级优秀奖4个。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展开,2009年,举办区级体育运动会7次,参加运动员2300人次,运动员在参加市以上比赛中获省级奖第一名3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6个;市级奖第一名3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1个。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城乡防保网络不断健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效防控。全区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2个;实有床位779张,比上年增加31张;卫生技术人员845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773人,比上年增加6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74人,执业助理医师83人,注册护士221人。每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士数均达到规定指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8‰,比上年下降3.22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5‰,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53%,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劳动与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据公安分局人口年度统计显示:2009年全区办理出生登记3533人,出生率10.35‰,比上年下降2.93个千分点,出生人口中男性1844人,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9.18,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连续四年严重失调。全区办理死亡注销登记3776人,死亡率11.07‰,比上年上升4.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72‰,比上年的6.79‰明显下降。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区有103415户,有户籍登记总人口34.24万人,平均每户3.32人,户规模略有增加,总人数比2008年增加0.24万人,增长0.69%。户籍登记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3.63万人,占总人口的38.81%;女性人口17.16万人,占总人口的50.11%;18岁以下的6.04万人,占总人口的17.63%;60岁以上的5.53万人,占总人口的16.15%,比2008年上升0.3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6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年末居住在本辖区内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为3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人口城镇化率)为67.6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口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2009年全区人口主要构成情况(见表3)。

城乡居民继续增收,消费水平稳步提高。随着整体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提高及各项收入政策的兑现、保障制度的完善,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9元,完成目标的107.9%,比上年增加2167元,增长16.5%,总量比全市高1979元,居全市第一。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15元,增长8.3%,总量比全市高1436元,居全市第一。工薪收入仍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0017元,增长16.7%,贡献率达66.3%。;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674元,增长12.3%,贡献率达55.8%。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6459元,比2008年末增加5246元,增长46.8%。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392元,增长13.4%,其中,用于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住支出增长23.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2.3%,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增长36.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4%,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00元,增长14.1%,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66.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67.8%,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7.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5%,比上年下降6.0个百分点。

与2005年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58元,年均增加539.5元,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1068元,年均增加267元,年均增长7.8%;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9317元,年均增加2329.3元,年均增长23.2%。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群众文明素养,2009年新创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社区和文明村3个,群众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就业形势趋好。2009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4.55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增长0.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36元,增长13.1%。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13人,比上年增加661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人数21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3.96%下降到3.36%,控制在4%的目标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