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沿滩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自贡市沿滩区统计局 2011年4月20日 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上规模、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抢抓机遇,务实创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取向,全面推进项目工作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继续突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建设,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服务型和效能型政府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加快富民强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全区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 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85041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561万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6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9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68元,比上年增加2803元,增长22.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438元,比上年增加3075元,增长21.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9.5:57.0:23.5调整为17.0:60.9:22.1,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明显攀升,并牢固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7%,同比提升0.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0%,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79%,同比提升12.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33%,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在GDP增长17.3%当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贡献了0.81、13.67、2.8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了14.8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353027万元,占GDP的比重为60.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53%。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所占GDP的比重为42.43%和12.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31%和9.63%。2010年我区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镇化率达33.56%。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且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还较薄弱,新农村建设步伐尚需加快;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横比滞后,核心竞争力弱,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落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中心不突出,产业聚集度不高,商气不浓,经济总量偏小;投资手段较为单一,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发展后劲仍不足;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水平不高,“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消费质量不高,税源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城市化水平较低、进程偏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农业 2010年,区委、区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农业总产值恢复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64386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总产值79392万元,增长2.4%;林业总产值2525万元,增长5.7%;牧业总产值72041万元,增长9.0%;渔业总产值7628万元,增长21.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00万元,增长8.6%。林牧渔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48.99%增长为50.0%,特别是渔业产值增长尤为明显。 种植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与上年相比,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6745亩,增加5415亩,增长1.32%,粮食总产量162590吨,增加2092吨,增长2.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080亩,增加840亩,增长2.14%,油料总产量6250吨,增加290吨,增长4.87%;蔬菜播种面积125205亩,增加5459亩,增长4.56%,蔬菜总产量179706吨,增加11324吨,增长6.73%;水果总产量30539吨(含果用瓜),增加743吨,增长2.49%,其中:园林水果4309吨,增加109吨,增长2.6%。 林业工作进展平稳。全年造林面积6000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1000亩,全区森林面积为137788亩,森林覆盖率达22.4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不平衡,渔业生产明显好转。全年生猪出栏325832头,增长2.03%;肉牛出栏3672头,增长3.73%;肉羊出栏1296百只,增长0.56%;家禽出栏47428百只,增长1.01%。肉类总产量37631吨,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23916吨,增长3.55%;牛肉产量496吨,增长6.21%;羊肉产量1643吨,下降14.96%;家禽肉产量6783吨,下降6.35%;兔肉产量4793吨,增长37.73%。禽蛋产量10461吨,增长10.35%;水产品产量7483吨,增长12.8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在全年降水减少的不利情况下狠抓工程蓄水和大田保水,大力推广微小型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金土地工程、病险水库整治、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农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27公顷,较上年增长1.83%,农业机械总动力15.79万千瓦,较上年提升21.46%;农用化肥施用量15215吨,比上年增长1.75%;农村用电量601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业发展思路,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导下,积极改革创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全市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全力打造“沿滩工业集中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园区化发展道路,加大工业基地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鼓励和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品牌产品优势推进企业扩张,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全区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快速、高效和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为86个,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61264万元,比上年增长56.94%。其中,轻工业产值355718万元,比上年增长61.73%;重工业产值1205546万元,比上年增长55.58%。各种经济类型工业结构性增长变化较大,且增长势头强劲。其中:股份合作工业产值7017,同比增长601.87%;股份制工业产值1327901万元,同比增长51.72%;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产值129253,同比增长106.2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97093万元,同比增长73.67%;工业销售产值1545392万元,同比增长54.84%;工业出口态势强烈反弹,出口交货值达12261万元,同比增长249.2%;工业增加值完成4823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增长速度十分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