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1 重庆市铜梁县统计局

全年接待游客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4万元,增长21%。年末实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总收入280962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36789万元,增长57.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910万元,增长57.3%。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及契税分别增长37.6%、61.3%、92.2%、160.3%。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56182万元,增长49.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4520万元,同比增长31%。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分别支出41921万元、31480万元、29687万元、5890万元,增长26.2%、41%、94.5%、75.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675万元,增长37%。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3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25095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31927万元,增长17.0%。人民币贷款余额680589万元,增长39.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3720万元,增长101.1%。

全县国有保险机构开办险种366个,承办保额933468万元,保费收入29624万元,赔款支出3137万元。

九、城市建设

启动《县城总规》局部修改,完成城市主干道和城市核心区风貌设计。县城建成区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面积形成30平方公里框架。铜梁巴中、职教中心、图书馆、滨河公司投入使用,中兴路延伸段基本建成,劳动力大厦、人民医院、龙腾大道、步街街及少云公园改造等城市公益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实现市民出家门500米就能到达一个公园、广场、健身场所的“500米福利计划”。小北海水利工程动工建设。第一座五星级酒店——龙轩大酒店投入营运;全面启动玄天湖整体开发,环湖公司全线贯通,完成梦湖山庄四星级酒店和铜梁龙温泉休闲中心改扩建。深入推进市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管理和绿化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22.8平方米。成功评选为“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06.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5%;竣工面积46.02万平方米,减少91.3%。商品房销售面积105.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3%;销售额289414万元,增长130.8%,其中,住宅销售额278386万元,增长14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高等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普通中学25所,小学64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10人,在校7477人,毕业2018人;普通中学招生15709人,在校51130人,毕业17620人;小学招生6271人,在校36166人,毕业7438人;特殊教育招生9人,在校7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全年推广新技术92项,引进新品种461个,企业技改52项,总投入达22亿元,开发新产品13个,科技项目立项20个。举办科技专题报告4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达7280人次。

十一、文化、卫生

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剧院、淮远古城二期、全民健身中心二期等项目。认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广泛传唱红歌,举办群众赛歌会4000余次,举办经典朗诵活动1000余场次,组织230余名故事员深入基层讲故事1000余场,向干部群众发送红色短信40余万条。

年末卫生机构1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039张。卫生技术人员235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17人,注册护士747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93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3.58万人,比上年增加84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1万人,增加10904人。人口出生率为22.6‰,比上年提高12.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10.4‰,比上年提高3.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2.2‰,比上年提高9个千分点。全县户籍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8.04,出生婴儿性别比102.62。

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8452元,同比增长11.0%;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015元,同比增长2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255元,增长11.3%。城镇人均消费支出9534元,增长1.2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6]47.2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4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19元,增长17.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26.5元,增长9.5%;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610.4元,增长20.2%;人均转移性收入604.1元,增长2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2.3元,增长10.9%;其中,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25.1%、2.0%、17.7%、41.1%和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60调整为2.46。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7622人,比上年增长16.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7089人,增长1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476人,增长19.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225人,增长1.0%;参加失业保险33000人,增长10.4%。

拥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82家,床位数289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4036人。医疗救助人员115101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6834人,比上年减少71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4117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发放2418万元,城镇低保发放1699万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开展“碧水、宁静、蓝天、绿地”四大行动,县城建成噪声达标区11.25平方公里,建成14.08平方公里“基本无煤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实施关停铜梁县金禾纸制品厂一车间、铜梁县长松纸业有限公司造纸生产线、铜梁县怡天羽绒有限公司、重庆第四水泵厂烧芯窑等项目,污染物减排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