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19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共199个,比上年减少14个。其中,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不足1亿的项目共有62个,比上年增加20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比上年增加6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4.04亿元,增长12.3%。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283万元,增长12.76%,电信企业营业收入1717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7.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7万户,比上年增加2.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81万户,比上年增加0.41万户。全区邮政支局12个,邮路单程长度234公里,全年发行报刊252万份、杂志12万份,特快专递8万件。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321.3公里,公路密度为80.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84.3公里,省道92.0公里,县道131.5公里,乡(镇)道496.8公里,村道516.7公里;通车里程中,高速公路35.8公里,一级公路45.7公里,二级公路66.6公里,三级公路48.8公里,四级公路1061公里,等外公路59.9公里。北江通航里程35公里。客运周转量22633.9万人公里,增长16.3%。

六.贸易、招商引资、外经和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房地产增长强劲。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01亿元,增长18.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29.71亿元,比增18.6%;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30亿元、比增16.9%。商品房销售27.08万平方米,增长37.8%,销售额6.47亿元,增长56.6%。旅游业较快发展,小坑大森林温泉、罗坑云天水寨温泉、大南华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216.41万人次,增长6.8%,旅游收入14.95亿元,增长26.0%。

招商引资工作和外向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引进外资合同4宗,合同规定利用外资210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4%;签订引进国内资金合同55宗,合同规定利用资金28.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0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11782万美元,增长15.3%,出口量位居全市县区之首。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1.67亿元,增长29.4%。

七.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增长稳定,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1亿元,比上年增收0.52亿元,增长13.4%。在财政收入总量扩大的同时,结构继续优化,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完成3.5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1.2%。非税收入完成0.83亿元,增长24.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亿元,比上年增支1.24亿元,增长10.8%。从主要支出构成看,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具体各项支出情况:教育支出1.57亿元,增长1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亿元,增长30.0%,医疗卫生支出0.69亿元,增长4.0%;农林水事务支出0.7亿元,增长-19.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8亿元,增长6.7%;公共安全支出0.50亿元,增长28.9%。

金融事业稳步发展,资金流转活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其中,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8.05亿元,增长14.0%;企业存款12.81亿元,下降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39亿元,增长21.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2亿元,增长17.3%;中长期贷款余额20.26亿元,比年初新增3.39亿元,增长20.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4.98亿元,比年初新增0.61亿元,增长14.0%。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达9.91亿元,增长40.2%。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教学布局继续优化。教育创强工作加快推进,马坝镇创强工作率先获得省督导组肯定,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区累计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2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8%,提前实现省下达目标。小学教学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办学条件迅速提升,现有小学共同15间,占地面积42.02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小学3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7万平方米,其中框架结构建筑9.3万平方米。小学运动面积及体育设备达标学校7间,运动场馆面积达11.31万平方米。经过对全区小学的整合,全区现有各类学校29间,在校学生37396人:其中,高级中学2间,在校学生6444人;初级中学10间,九年一贯制学校1间,在校学生11341人;中级职业学校1间,在校学生2866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6745人。幼儿园37所(民办34所),入园儿童4833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2447人,其中高级以上1276人,分别为:普通中学1070人,中教高级138人;小学1255人,小教高级1121人;中职122人,高级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3个班级;在校学生36人,其中寄宿生35人;专任教师11人。

全区3-5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采茶剧团1个,调频广播转播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区设立文物保护单位15个。文化系统从业人数170人;有线电视用户5.5万户,其中农村乡镇1.91万户;有线广播2092个,广播覆盖全区有线电视通达村小组;电影和采茶戏演出场次900场,观众18万人次;区图书馆藏书量10万册,镇级9个文化站拥有图书1.8万册。

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有卫生部门机构20个,其中医疗机构17个,分别为区级医院3个,镇级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站、慢病院、计划生育指导站各1个。全区卫生部门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55人,其中执业医师538人,注册护士580人;病床1133张(包括厂矿企业医院)。全区设乡村医疗点106个,医生107人,行政村卫生站覆盖率达到100%。我区顺利推进国家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省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马坝、白土、樟市、沙溪、大塘、枫湾6间卫生院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体育竞技取得优异成绩。全区拥有体育场馆3座,全民健身场地9个,面积31550平方米,公用全民健身点有沿堤二路河边公园、江畔花园、源河豪苑等;全年举行区级运动会10次,参赛运动员6630人次;镇级运动会9次,参赛运动员1750人次;运动员参加市以上运动会获冠军情况,省级6人次,市级5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