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19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宏观发展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环境回暖的机遇,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政策,以对接城区、融入中心、加快实现“同城一体化”为目标,实施分类指导、分区发展,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农业和城乡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完成了曲江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各项计划指标,为“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71亿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62.9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5.9%。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32793元。2010年曲江经济在工业强劲增长的拉动下,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恢复较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2:61.5:28.3转变为10.2:63.7:26.1。

从各季度核算的GDP总量及增长速度来看,各季度GDP总量比较平衡,但增长速度逐季回调,前两个季度增长速度较快,分别为22.8%和20.5%,第三季度以后增长速度回调加快,到全年增长仅10.6%。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影响是上年基数逐季走高;主要影响是三四季度工业及投资增长大幅下调。

实现区属生产总值51.44亿元,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7.87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亿元,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20659元(市核定曲江全区年末常住人口30.1万人,除韶钢、大宝山、电厂外,区属暂按24.9万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5:31.6:48.9调整为19.5:34.7:45.8,在工业强劲的增长拉动下,第二产业比例提高3.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优质稻、蔬菜、水果、禽畜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做大农业产业化主体,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全区省、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家,其中智成食品和力冉农业科技成功入选广东省扶持的五百强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万户,户均增加收入超过3000元。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通过省检查验收,万亩粮食创高产示范片通过市专家组验收;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10公顷。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6.5亿元,增长8.0%,其中农业总产值9.99亿元,比增3.5%;林业产值0.57亿元,下降9.3%;畜牧业总产值4.55亿元,比增22.5%;渔业产值1.29亿元,比增3.3%。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为60.4:3.4:27.5:7.8。全年作物播种面积45.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分别为22.7万亩、8.61万亩、14.24亩,所占比例分别为48.8:18.9:31.3。水稻种植面积20.0万亩,下降0.4%。

全区农村、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电视信号覆盖全部村组。农业机械应用不断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14.93万千瓦,增长1.5%,其中联合收割机600台。全年农村用电量4132万千瓦时,增长6.96%。常用耕地面积17.8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1.04亩。有效灌溉面积13.26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4.4%。

三.工业

工业持续高位运行。自2009年下半年工业回升以来,我区工业生产恢复到正常轨道,持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高位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8.7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7亿元,同比增长13.8%;六大支柱工业中,钢铁、金属矿开采、饮料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8%、10.5%和25.4%。开发区工业高速增长,20家规上企业完成增加值6.44亿元,同比增长23.6%;民营工业11.22亿元,增长16.4%。从各月增长情况来看,到10月份为止,全区规上工业仍保持超过20%的速度增长。

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6.16亿元,增长19.1%(按可比价,下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6.76亿元,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情况: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4.55亿元,增长4.6%;重工业242.21亿元,增长20.1%。从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4.50亿元,增长20.7%;股份制企业215.41亿元,增长1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53亿元,下降27.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46亿元,增长24.1%。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8家,其中大、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家和52家。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其中直接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主要工业产品中,铁矿石、钢材、饮料、焦炭、布匹、硫酸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分别增长13.0%、17.5%、41.3%、3.6%、77.4%和41.9%,其他产品下降的只有人造板、印制线路板和发电量等三种产品,分别下降32.7%、11.0%和17.1%。各项产品产量如下表:

四.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1家,新增1家,共签订合同金额298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完成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9.5%;竣工面积25.3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5.7%。

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区属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6亿元,增长18.7%。按投资地域分,县及县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27亿元,增长9.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亿元,增长16.9%。按三大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1.33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完成40.4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27.75亿元,增长2.6%。按项目归属分,中省项目完成投资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95亿元,比上年下降26.4%;纯区属项目完成投资2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6.51亿元,比上年增长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