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东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999万元,比上年增长30.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948万元,增长27.4%。全年财政总支出113616万元,增长16.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579万元,增长15.9%。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85551万元,比年初增长18.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60717万元,比年初增长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5069万元,比年初增长9.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县拥有普通中小学校77所,其中,小学32所,普通中学39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全县在校学生61500人,其中普通中学21087人(其中初中14503人,高中6584人),职业学校1705人,小学38708人。幼儿园60所,幼儿在园幼儿数11270人。普通中小学校共有教职工5210人,其中专任教师4509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2017人,职业学校138人,小学2354人。幼儿园共有教职工871人。 科技。全县共有科技所(站)16个,农村科技推广小组486个,培养科技示范户185户,全年举办科普培训班297期,培训人员2万人,引进推广新优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109项(个),申请专利130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农村文化馆(站)18个、县级图书馆1个、农村图书馆(室)96个,共藏书25万册。电视差转台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县以上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16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控中心1个。拥有病床1261张,其中县以上医院病床727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309人,其中:执业医师322人,执业助理医师300人,注册护士410人,药剂人员72人,检验人员42人,摄像人员18人,卫生监督员1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新农合参合人数达475269人,参合率94.79%。 体育。全县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发展到55个,团体会员12492人,个人会员1.76万人,体育指导站85个,参加活动人数3.2万人。全年共举行各项体育比赛58次,参加比赛2万人次。2010年,我县运动员在第十八届世界青年跳水锦标赛上获金牌1枚,在省十一届运动会上,获三米板跳水金牌1枚、银牌1枚,获双向飞碟金牌3枚。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年末职工人数20139人,其中:国有经济17801人,集体经济455人,其他经济1883人。全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590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部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9318元,比上年增长6.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7.3元,同比增加1675.72元,增长12.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34.93元,增长26.46%。农民人均纯收入6476元,同比增加943.23元,增长17.05%。其中,工资性收入1821.77元,增长18.47%;家庭经营性收入6978.53元,增长17.6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4.36元,增长16.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8106.73元,增长17.76%。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9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4平方米。 社会保障。全县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717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25855人、14600人、21481人和2490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全年共发放各项保险金16295.882万元,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605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515万元,医疗保险金125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2020万元,失业保险319.882万元,工伤保险116.1万元,生育保险16.9万元。劳务经济发展迅速,累计劳务输出14.5万人次,新增1.04万人,创造劳务收入28.6亿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森林资源。2010年,全县全年完成植苗面积3.37万亩,其中完成“三边”造林0.22万亩,油茶新造面积0.6万亩,油茶低改1.2万亩,毛竹低改1.2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7.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8.8%。 环境保护。全县废水排放总量为1157.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413.6万吨、生活废水743.8万吨。废气排放总量484347万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气367039万标立方米、生活废气117308万标立方米。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98.3%,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3.5%。全县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741.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18.4吨,综合增量因素,二氧化硫削减率为11.5%,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26.2%。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96.4%。 安全生产。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人,比上年下降41.6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9人,比上年下降47.06%;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2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5人,比上年下降45.89%。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人口及相关数据以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