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祁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永州市祁阳县统计局

2010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年创大业、月月上项目、天天保平安、时时抓队伍”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一化三基”建设,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经济总量扩大,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7.16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52.66亿元,增长14%。

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34.5:42.5调整为22.4:36.7:40.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9.4%、47.4%和33.2%。

二、农业

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40989万元,增长4.6%。

种植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1.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3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0.3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43千公顷,下降4.75%。

粮食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62.16万吨,增产0.25万吨,连续七年实现增收。

林业生产:林业发展迅速。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6.17%,林地面积153.7万亩,荒山造林11745亩,新造优质油茶林13200亩,油茶抚育30195亩,继续保持“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县”荣誉称号。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603吨,油茶籽11421吨,板粟1295吨,木材采伐量11.49万立方米,竹材7.21万根。

畜牧业和渔业:由于中央和省出台了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生猪发展增速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8.99万吨,增长3.07%,其中,猪肉增长1.99%。生猪出栏102.32万头,增长1.99%;存栏64.78万头,下降1.85%。水产品产量4.81万吨,增长5.02%。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5.7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5.0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0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9.92万千瓦;联合收割机达401台,增长17.6%;农用运输车1498辆,与上年持平。实际机耕面积达78.04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3千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8.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农机补贴:全县共推广补贴机具14662台,发放补贴资金1154.7万元。其中: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74台,补贴资金131.6万元;手扶式插秧机68台,补贴资金75.2万元;水田耕整机补贴3249台,补贴资金162.5万元;中型轮式拖拉机14台,补贴资金31.4万元;小型盘式拖拉机64台,补贴资金32.2万元;烘干机6台,补贴资金24.6万元;其它机械11187台,补贴资金696.9万元。

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20以个示范村(尤其是县级示范片)、149个生态文明村和10个建整扶贫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四清四改”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共清垃圾4.7万余吨,拆除空心房18万平方米,清路障2.98万处,外墙装修52.37万平方米,改水1.6万户,改厨7500户,改厕6800户,改栏596处,新建农村沼气池80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21.13亿元,工业增加值39.23亿元,分别增长35.1%和20.5%。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93.92亿元、增加值28.72亿元,分别增长44.02%和25.1%。规模工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39.3%,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

工业投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53.79亿元,增长16.63%;工业技改投入30.96亿元,增长56.01%。

工业园新区建设加快。新开工建设元结路、长元路、白竹路、水亦香路、渡香路、望洲路六条道路,硬化了浯溪南路和灯塔路大部分路段。祁阳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2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59亿元,实现税金1.05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82亿元,增长21.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9亿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3亿元,增长15%。资质等级以上企业13个,完成总产值14.11亿元,增长20.74%,实现利润总额3673.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36.74亿元,城乡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在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分别完成82.31亿元、46.28亿元和8.15亿元,分别增长50.66%、39.51%和20.56%。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64个,完成投资45.04亿元,占年计划的100%。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6%。商品房竣工面积39.8万平方米,销售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销售额7.3亿元。

五、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5亿元,增长21.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8亿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87亿元,增长10%;零售业完成20.11亿元,增长23.1%;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2.6%。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43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3850万美元,增长9.1%;进口535万美元,增长25.9%。

全县内联引资项目72个,引进外资项目8个,合同引资81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400万美元。80个项目中,工业项目51个,占总项目的63.8%;农业项目10个,占总项目的12.5%;其他项目19个,占总项目的23.7%。

全县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旅游收入6.6亿元。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0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95355万吨公里,其中公路66622万吨公里,水运28773万吨公里;货运量893万吨,公路857万吨,水运36万吨。旅客周转量90693万人公里,其中公路90315万人公里,水运378万人公里;客运量4458万人次,其中公路4406万人次,水运52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2566.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224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3亿元,联通业务总量2050万元,铁通业务总量546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9644户,其中电信55493户,铁通415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75万户,其中移动公司手机用户231581户,联通手机用户52500户,电信公司手机用户33372户。年末国际互联网18939户,其中中国电信14735户,中国铁通2069户,中国联通213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