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祁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9 永州市祁阳县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证券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1018亿元,增收9082万元,增长2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936万元,同比增加5959万元,增长22.1%;一般预算支出177322万元,增长17.45%。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2%、教育支出增长7.8%。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6亿元,比年初增加19.4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35亿元,比年初增加5.6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17亿元,比年初增加13.1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95亿元,比年初增加7.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5.86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中长期贷款为24.92亿元,比年初减少19.8亿元。

证券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县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家,期货公司营业网点1家。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有学校189所,其中高中6所,职中6所,421个班;初级中学41所,547个班;小学136所,1527个班。在校学生131399人,其中高(职)中生23338人,初中生34002人,小学生74059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08061人。现有在岗教职工10544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8464人,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2080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消除和改造危房35801平方米,新建校舍6270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顺利,8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教育质量再创新高。全县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5.81%,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2010年参加高考人数6011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764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383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41个,其中幼儿园131所,普通中小学7所,职业学校3所。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7个,实现产值16.15亿元,增长24%;增加值4.97亿元,增长26.8%。全年共申请专利148件,授权专利86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9千册;剧场、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12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体育场所1个,篮球场380个,门球场90个,400米田径场29个,游泳池2个。年末有青少年俱乐部1个,晨晚炼健身活动点72个。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0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32.62万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2200余万元。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2105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7个,拥有床位782张。现有执业医师和助理工程师1236人,注册护士636人。全县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9.17万人,平均参合率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城镇合作医疗有效推行。全年城镇居民医保登记参保21.1万人,缴费参保16.2万人。新建改造卫生院2所,面积2000平方米。

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金144人、15.84万元。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2191人,发放157.752万元。年内出生11263人,出生率11.68‰;死亡6650人,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4.78‰,人口性别比为116.51(x100)。全县计划生育率96.05%,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14167人(累计数),已婚育龄妇女205862人,女性绝育4065人,男性绝育31人。

民生工程不断推进。年末就业劳动力386790万人,增长17%。新增就业人员58230人,增长29.8%;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17人,其中“4050”人员就业人数1323人。安置零就业家庭30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已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0342人,增长14.2%;已参加医疗保险57892人,增长4.1%;参加工伤保险34611人,增长15.5%;参加生育保险47596人,增长4.9%。全年城镇低保对象9277户,19062人,发放保障金3095.2万元,增长14.07%。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864户,46213人,发放保障金2771.9万元,增长14.1%。新建、扩建敬老院2所,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参加农村五保供养15472人。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1013张。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0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6.1万元。

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29项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603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512万元,省级投资11908万元,市级投资995.9万元,县级投资17904.5万元,其他投资10069.9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据县农调队百户抽样调查,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04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4361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1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99元,增长16.7%

年末全县工会组织738个,工会会员44595人。年内筹集资金15万元,解决困难职工375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加强。年末耕地为45.77千公顷,年平均气温19.1度,年平均降水量1360毫米,年末水库蓄水总量9800万立方米。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10472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047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72.23%,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37.41%。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已建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达23816公顷。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年安全生产事故77起,死亡人29人,其中交通事故73起,死亡18人,煤矿事故1起,死亡7人,工矿商贸事故3起,死亡4人。

注:1、本公报中所有数据为初步数据,人口数据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2.各项统计数据包括金洞管理区。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