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东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永州市东安县统计局

东安县统计局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扩投入、强基础、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36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232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26126万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14万元,增长14.5%。

结构调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2∶36.7∶37.1转变为25.3∶39.0∶35.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1.5%和42.2%。

为民办实事。省市29项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其中19项指标超额完成。建设农家书屋68座。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6所。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95人。城镇零就业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53.45%。统筹地区内政策范围内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助比例达到68.34%。改造农村危房270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了117元和52元。对14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新增廉租住房628套。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41.73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3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化乡镇8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化示范村77个。农村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600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2.93万人。完成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农村沼气池1742口。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个。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52人。移民培训人数377人。林权发证率94.7%。城镇污水处理率86.5%。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220件。建设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安装监控摄像机14台。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77292万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增加值212232万元,增长4.2%。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达到39.5万吨,增长0.4%,其中,稻谷产量34.7万吨,增长0.5%。出栏生猪89.94万头,出栏牛2.13万头,出栏羊4.6万头,出笼家禽976万羽,水产品产量达到15371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8.1%、8.5%、7%和5%。

农业产业化。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共实现加工产值9.33亿元,同比增长1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796.65万元,整治各类水利工程6315处,其中治理重点病险库10座。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年落实农机补贴资金460万元,累计推广各种农业机械7464台。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2026万千瓦,同比增加3.3901万千瓦,增长8.9%。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永东公路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新创办农村清洁工程重点示范村1个,完成省定扶贫村项目建设27个,培育明星镇(乡)4个,明星小康村1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00250.7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84450.7万元,同比增长38.8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5800万元,同比增长11.2%。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0632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4927万元,同比增长22%。

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发电量5775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1%;水泥101.52万吨,增长15.16%;铁合金170325吨,增长11.33%;锌14012吨,增长26.3%;大米加工140413吨,增长31.62%;水力发电设备54750千瓦,增长30.66%。

工业经济效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家,达到9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1831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实现利税49917.7万元,比上年增长81.08%,其中利润总额17409.1万元,比上年增长32.9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4.19%,比上年提高29.9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9.62%,总资产贡献率18.81%,资产保值增值率114.61%,资产负债率42.24%,流动资产周转率8.11%,成本费用利润率2.92%,全员劳动生产率182738元/人。

建筑业。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494万元,增长24.1%。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4297.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46.2万元,税金总额400.8万元,施工面积79.5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4.1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905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3%。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8807万元,增长38.72%;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01227万元,增长23.67%。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449680万元,增长57.97%;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330977万元,增长23.8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8150万元,增长1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5801万元,比上年增长32.6%;第二产业投资371000万元,增长33.4%,其中工业投资323700万元,增长16.36%;第三产业投资432256万元,增长41.5%。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911.6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县及县以上零售额206612.1万元,增长20.5%;县以下零售额23299.5万元,增长11.8%。按行业分,批发业18442.3万元,增长9.2%;零售业195477.3万元,增长20.5%;住宿业2472万元,增长9.4%;餐饮业13520万元,增长23.5%。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46个。合同引进内资24.6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2.1亿元,同比增长16.9%;合同引进外资502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880万美元,同比增长4.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达2188公里,其中:国道41.039公里,省道33.166公里,县道229.672公里,乡道275.278公里,村道1560.395公里,专用道48.450公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369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

邮电通讯。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0171.7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34.7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737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7424户,其中市内电话用户19629户,农村电话用户23793户,公用电话1272户;移动电话用户16.77万户,小灵通用户2730户,宽带网用户12758户。

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游客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